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80] C. F. Delaney (ed), Liberalism-Communitarianism Debate, Lanham, Marulan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1994. See A. Ezioni (ed), The Spirit of Community, New York: Grown Publishing, 1991. [81] 〔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郑之骧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4月第1版,第578-579页。 [82]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年6月第1版,第257-258页。

[83] Tyler Cowen, the Theory of Market Failure: a critical examination, Geogrge Mas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75. [84] See K. D. Goidin, “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 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 in Public Choice, Vol.29(Spring), 1977. [85] 〔美〕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2月第1版,第619-620页。 [86] See W. F. Brubaker, “Free Ride, Free Revelation, or Golden Rule?”,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8(April) ,1975, pp.147-161. 这里,布鲁贝克尔忽略了企业家的不完全信息状态,实际上并未解决偏好显示问题。

[87] See K. D. Goldin, “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 a criti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 in Public Choice, 29(Spring), 1977, pp.53-71. [88] See R. H. Coase,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7, 1974, pp.357-376. [89] See H. Demsetz, “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 i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3(October), 1970, pp.293-306. 这其实只是反映了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品的市场生产,所以他的证明过程并不完全;因而这种理论也并不被人作为解决公品私人生产的有效途径。 [90]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第1版,第570页。

[91] 参见〔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胡企林、朱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第1版,第371页。 [92] 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及其应用问题,请参见〔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微观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年9月第1版,第6-10页。

[93] 笔者认为,这里强调市场逻辑下的间接干预,并不排斥政府对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的直接资助。不过,这种资助应该建立在以下原则之下:

(1)公品原则;

(2)外部性原则;以及

(3)收入再分配原则。这实际上是一种“可供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各种用户使用的资源储备”。

参见吕薇、李克军、马名杰:《政府对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的资助与管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4页。 [94] 樊纲:《作为公共机构的政府职能》,载刘军宁、王焱、贺卫方(编):《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11月第1版,第13页。

[95] 有的学者认为,东方社会的产业政策主导模式是政府主导、辅以社会配套,西方社会是市场主导的自发模式。于此之下,东方社会网络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和降低社会成本,政府只需要考虑加大研发投入即可,而西方社会网络不健全,个人创新利于开发,但营销成本较高。

参见苏东水(主编):《产业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61-63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难忘的老师
失败也是一首歌
成长是一种幸福
两只小鸟
舅舅家的狗
胡杨会哭
国庆节
鲸的自述
春天的公园
我家红鲤鱼
捡“钉子”
我为妈妈洗脚
看抚州迎国庆上演《同一首歌》
秋意
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关系民法论文(1)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民法论文(1)
商法的精神民法论文(1)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人身关系”流变考(上)民法论文(1)
遗嘱继承法律制度修正完善之我见民法论文(1)
完善民事诉讼证人制度的几点思考民法论文(1)
从诉权看民事诉讼启动主体的扩大民法论文(1)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四)民法论文(1)
对《企业破产法(试行)》的逐条评析(三)民法论文(1)
试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民法论文(1)
论根本违约与合同解除的关系民法论文(1)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民法论文(1)
婚前财产协议离我们有多远民法论文(1)
《民法通则》“诉讼时效”章之条文要旨与例示民法论文(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3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5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5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8第三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4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6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建议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