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分析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分析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0

分析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本)》第四章三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己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但是无论是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还是各学校的三令五申,即便常有酒精致死的报道,似乎都阻止不了己经普遍化的青少年饮酒行为。本文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在饮酒行为是明令禁止、不良健康行为的前提下,青少年饮酒行为依然无法得到控制的社会原因。

二、核心概念

本文核心概念是青少年饮酒行为。行为是人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能动性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料酒分类》( GB /T 17204-2008),饮料酒( al-coholic beverages)指酒精度在0. 5% vol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综上,本文的青少年饮酒行为指我国未成年人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饮用饮料酒的行为 。饮酒行为,属不良健康行为(unhealthy behavior),饮料酒中的酒精对人体的危害己经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为严重,轻则影响学习生活,重则威肋、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三、现状

青少年饮酒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不少机构组织进行过相关定量调查。2014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我国三大城市青少年和孕妇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该项报告基于2013年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136所学校随机抽选的1.4万余名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的饮酒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饮酒行为存在普遍化、低龄化、女生饮酒比例上升和饮酒地点日常化等的特点。

除了对我国中心城市青少年饮酒行为的调查外,还有对中小城市青少年饮酒行为的调查。2008年,重庆大学对山东省菏泽市6所学校的初中、高中、中职和大专四类学校的1699名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该调查比们戈国三大城市《青少年和孕妇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早6年,调查地点也不同,但两者所反映的青少年饮酒行为状况具有一致性。

四、原因分析

人一出生没有饮酒的概念、能力和行为,饮酒行为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养成的。许多经典的行为养成理论以不健康行为为起点,通过理论模型设计矫正程序的矫正方式,为不健康行为的矫正实践打下理论基础[}z}本文将利用行为养成理论,以亚健康行为(从健康行为转变为不健康行为过程中的带有不健康倾向的行为)为起点,分析不健康行为养成的程式化,以阻碍不健康行为养成,这或许是消减不健康行为和恢复健康行为的途径之一。

(一)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世界公认的当代社会认知理论奠基人,行为矫正技术的主要创始人。1965年,班杜拉曾做过一系列儿童攻击玩具娃娃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人类无需惩罚或奖励就能形成新的行为。据此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下,班杜拉在行为、认知,其他人和环境三方互惠决定论的基础上,界定了人的五项基本能力,下文就将以人的五项基本能力为分析框架来分析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二)符号内化的能力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符号,人们借助符号加工和转换暂时的经验,并把这种暂时的经验作为指导将来行动的内在的一种模型,这是人自我符号化的能力。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的酒文化符号,如著名词人苏轼的经典词句把酒问青天塑造了一个不羁潇洒的形象;又如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经典篇章渲染豪放的氛围,这些本意不在宣扬酒文化的文化典籍在被主流文化推崇的同时,无意而又必然地使从小接触古典文化的儿童内化这些酒文化符号,在时机成熟的情境下,孩童将产生模仿和体验的内部符号化行为。

如果说上述的酒文化符号是无意的、附加的,那么酒行业通过媒体大肆宣传就是有意为之。酒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利益集团,相关厂商为了谋得更多的利益会为大量广告宣传塑造带有成熟符号的白酒、高雅符号的红酒和狂欢符号的啤酒等,虽并非针对青少年,但无处不在,成为固化的符号后将对青少年饮酒行为产生极大的诱发作用。

(三)未来预期的能力

未来本身不可能是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但人们对未来的认知表征对当前的行为有强大的影响因素。我国是传统的人情社会,在当下,人情己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伴随人情的就是酒席文化,良好的酒量和酒席礼节被认为是一个人社会能力的表现。这就决定未成年人的一种社会预期,认为饮酒是进入社会后必备的能力。在这种可预见的结构下,青少年倾向于提早演习,以便早早练成出众的酒量。

这个维度还能部分解释女学生饮酒率上升的原因。传统酒文化符号中,饮酒并不是一个女性的正向符号,女孩饮酒会被视为不正经的表现。自1971年我国出台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女家庭数量大增,因此家庭中本是对男孩的期待便会转移到女孩身上,部分家庭甚至特意培养女孩的酒量,不能完成父母期待的女孩则会受到训斥。

(四)观察学习的能力

班杜拉认为,习得一种行为并不一定发生在这种行为的实践之后,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其行为后果同样能代替行为实践而让人学习该行/ JO《我国三大城市青少年和孕妇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青少年没有事实上的饮酒行为,但确有饮酒行为的能力,因为他的家人、朋友以及在各类媒体中出现的饮酒广告模特都在反复演示饮酒行为[#]。从观察学习的维度出发,这种长期的非行动学习有代替强化行为学习的作用。青少年没有饮酒行为不代表没有饮酒倾向和饮酒能力。

(五)自我调节的能力

社会认知论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把自我调节功能置于中心位置。诚然,外部环境能影响、改变行为,可是自我影响部分决定了行动的方向。所谓自我影响即把自我表现与主观标准比较从而进行自我控制。

酒精的成瘾性、暂时失去或失去记忆等消极作用在青少年的认知中是饮酒目的之一。除了追求这些假象感受外,饮酒的另一个目的则是攀比酒量。人们饮酒前大多设有饮酒期待,即酒后的身体机能感受或酒量过于他人,在没有达到自身预期时,人们总倾向于继续饮酒以达到自我标准。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出于过高设置预期或争高比低的冲动,加上酒精的麻痹性促使青少年在追求饮酒的过程中,饮酒的量和次数也随之增加。青少年较弱的自控能力使青少年去饮酒化难上加难。

(六)人的潜能

巨大的潜能是人的特征,一些比较复杂或是需要后天练习和培养的行为是以人的天赋能力为基础的。一方面,饮酒是人天生就会的液体饮用能力,肝对酒精的耐力也是天赋之能,加之一些含酒精的饮食传统如酒酿圆子等日常食物,使青少年愈加适应酒;另一方面,天赋的饮酒能力和解酒能力造成饮酒没有伤害的错觉,从而推迟了人的警觉J险。即便有家长或老师的戒酒劝告,叛逆期的青少年也难以体会到饮酒的危害,过高估计自身的耐酒精性,难以认同禁酒的合理性。

五、小结

上文从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的五个维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从符号内化的途径看,如果饮酒符号力量强于禁酒符号的力量;从未来预期的角度看,酒席文化的根深蒂固促使青少年生成自我饮酒预期;观察学习使得未成年人的饮酒观察学习;在自我调整和人的潜能方面,青少年没有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和酒的危害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除此之外,禁而不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禁酒重视不足,力度过小,范围过窄,仅《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中个别条约涉及相关且操作性过低。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无论是青少年行为上的还是观念上的去饮酒化都依然面临瓶颈,道路漫长。

参考文献

[1]胡桃,钱玲,侯培森国内外青少年饮酒行为 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日」中国健康教育,2006,

[2]杨廷忠健康行为理论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6

[3]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32

[4]新华网调查显示:我国京上广三大城市青少年饮酒行为普遍,2014年12月25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夏洛的网》有感
家乡的变化
讲文明,懂礼貌
梅花
我家盖雨篷
童年•李子树
回顾鼠年拥抱牛年
读《百泉村》有感
春天的声音
春天来了
展望新年
雷锋精神在抚安家
第一次看立体电影
亲情妈妈
2012年信用联社信贷工作总结
未来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后勤部美化绿化学校工作总结
2012年普通银行员工工作总结
中学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高三班主任高考工作总结
学校财会金融个人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2012年医生工作总结
趣味竞技工作总结
一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
2012年公司物业部工作总结
2012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谈国内刑法如何与国际刑法相融合_刑法论文(1)
试论贪污罪的主体和对象的认定_刑法论文(1)
健全法律打击计算机犯罪_刑法论文(1)
受贿罪之我见_刑法论文(1)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与刑罚_刑法论文(1)
对聚众斗殴中持械的认定_刑法论文(1)
死刑存废的法律思考_刑法论文(1)
浅析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修改与适用_刑法论文(1)
论刑证据的质证方式与被告人权利的保护_刑法论文(1)
当前打击预防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_刑法论文(1)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审查问题浅议_刑法论文(1)
审理贩毒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_刑法论文(1)
当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研究分析_刑法论文(1)
论构建未成年人社区矫治制度_刑法论文(1)
犯罪构成与人权保障_刑法论文(1)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一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三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之二
《山雨》教学设计之三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一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
《山雨》教学设计之二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之二
《詹天佑》教学设计之二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