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内外社会惰性研究综述

试析内外社会惰性研究综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试析内外社会惰性研究综述

"

【论文摘要】社会惰性是团队成员在从事趋向共同目标活动中出现的努力程度和平均贡献随着群体成员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该研究从社会惰性的概念、相关理论、成因及相关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社会惰性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社会惰性;惰性理论;研究综述

1.引言

协作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具有自由意志,协作并非人类的本能,乃是权衡各种利弊之后的理性选择。在实际的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成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会随着团队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惰性(social loafing)。它们如同看不见的病毒,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群体、团队和组织中,它会降低群体凝聚力,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会阻碍群体目标的实现。目前对组织中社会惰性行为进行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社会惰性行为已成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2.社会惰性的概念界定

2.1 惰性的概念

《心理学大词典》等权威心理学词典中均未列入“惰性”这个词条,而关于克服“惰性”的励志书籍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却为数不少。可见“惰性”在我国还只是日常用语。要把日常用语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就应运用文献检索、典籍查阅等方法对其作学术概念的界定。

2.2 社会惰性与社会干扰的辨析

社会惰性(Social Loafing)是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与社会惰性现象相似的是社会干扰现象,即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时,个体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表面上看二者都是效率下降、努力减少,但二者存在差异,非常易于混淆。社会惰性是个体主动地减少努力,而社会干扰是受到影响间接导致努力减少。

回顾社会惰性的历史,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比个体独立工作时的努力状态和参与集体工作时的努力状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社会惰性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不同的活动当中,包括身体性工作、认知性工作、评价性工作等,不论个体的年龄、性别和职业,甚至还具有跨文化的特征。

3.社会惰性的相关理论模型

3.1 资源保存理论

从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出发,将组织视为具有一定目标的社会协作系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惰化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缓解这一问题的对策。吴昊以社会惰化在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的适应性结果以及资源保存理论框架下社会惰化的动因为视角,从资源丧失的首要性、资源获取的次要性、投入资源以免资源丧失三个方面对社会惰化现象进行了辩证性分析。

3.2 社会影响理论

在对社会惰性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理论来解释社会惰性现象:Latane,B.在《社会影响理论》中指出,社会影响理论主要强调社会惰性的外部影响因素。但他在理论中过多强调社会惰性形成的外部情境因素,而忽略了社会惰性形成的内在心理过程。

3.3 群体动力学理论

社会惰化在群体中是不可忽视的现象。孙利虎从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出发,将群体视为具有一定目标的社会协作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社会惰化对群体协作效率及组织发展的影响,提出组织可以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措施对社会惰化进行控制和弱化,使群体工作更好的发挥作用。

3.4 激励理论

鉴于社会性惰化现象的持续存在,激励理论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经典激励理论的出发点是要消除社会性惰化的存在,其手段是提供各种诱因,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但社会性惰化现象是持续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应该区别对待。在发展期,组织需要业绩的快速提升,激励措施的重点在于提供诱因鼓励个体差异。而在成熟期,组织更需要的是结构和关系的稳定,故激励措施应有所改变。

3.5 管理惰性弱化论

惰性与创新是一对矛盾,持续地克服惰性进行创新是很艰难的。对于企业来说,要克服惰性,首先要争取创新的权利,包括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实施虚拟危机管理,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建立创新型组织和有效的激励体系。 "

4.社会惰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发现社会惰性产生有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影响社会惰性的因素进行探讨。

4.1 惰性与任务特征

科学研究都表明人们有任务偏好。在Briody的一项调查中,约50%的被调查者承认,任务的特征会影响他们完成任务的意愿。合作组状态下个体努力水平最低,其次是个人组,名义组最高。在高任务意义、评估个体贡献、有报酬情况下发散性思维产出数量最多,因此在组建创新型团队时,要防止发生惰化现象,就必须处理好这三者关系。

4.2 惰性与个人特征

从社会惰性的人口统计学角度来看,主要针对年龄、性别、时代与文化方面进行了综述,具体如下:

年龄方面,因为人们生成了克服惰性的模式,惰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阅历的丰富而减少;性别方面,男女惰性得分的高低随测量工具的不同而不同;时代与文化方面,惰性现象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个人主义至上的社会中,社会惰性现象比较突出,而在个人主要受团体目标激励的集体主义社会中,这种结论就不一定适用了。比如东方文化(日本、台湾、中国大陆)比美国和加拿大的更不易产生社会惰性。 尽管这些研究都说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与社会惰性有密切关系,但对于这些研究结果的解释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因素,因为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是与其它相关因素协同对社会惰性行为产生影响的。

4.3 群体变量方面

总结已有的研究发现,群体水平变量对于社会惰性行为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和预测作用,且从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团体效能感、性别比例、群体能力、团队业绩的可辨别性等几个方面来影响社会惰性。例如:在微观层面研究社会惰化的以提出团体力学理论的库尔特·卢因( Kurt Lewin,19

4

4) 为代表,他认为社会惰化与团队规模和个人努力的可衡量性有关。也就是说,团队的规模越大,个人努力的可衡量性越模糊,个人的协作意愿越低,社会惰化现象越严重,反之亦然。

简而言之,已有研究发现了很多变量对社会惰性会产生影响,例如:环境、团队管理、合作者表现期待、潜在评估、任务意义和文化。这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群体努力模型(CEM)。

5.简要述评

总的来说,目前社会惰性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惰性的概念界定,社会惰性的形成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上。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5.1 已有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并非完全一致,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社会惰性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结论存在较大分歧。例如,研究者普遍认为社会惰性的发生与群体情境有着密切关系,也有研究者认为社会惰性的发生与个体是否意识到社会惰性行为存在有关。另外,社会惰性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效应与评定个体绩效的方式有密切关系。同时,社会惰性与相关结果变量可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更可能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有必要开展。

5.2 研究方法有待突破

目前,大多数社会惰性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室实验法,而且大部分社会惰性行为是在一种受限制或约束的条件下诱发的。同时,如何准确测量社会惰性和个人努力程度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强化纵向研究及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范式。目前,社会惰性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存在的许多分歧与目前广泛采用的横向研究范式有较大关系。只有进行更多长期的纵向研究,才能有效解决上述分歧,真正了解社会惰性的本质。

5.3 社会惰性理论的跨文化研究不够

目前,大多数社会惰性的研究都是以欧美文化为背景开展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如果直接应用于其它文化背景,就会有相当大的风险。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社会惰性的跨文化研究。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可能会因研究的不同文化背景、具体情境或被试的不同而产生不一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鱼到哪儿去了
小玲进步了
这就是我
逃生训练
丁丁是负责任的值日生
小兔掉进坑里啦
最好的办法
扶小树
独木桥上
诚实的小丽
新鼠标
难得的夏雨
无题
快乐的暑假
构筑发展新优势   再创农业新
抓好学习培训 发挥代表作用
试论避税与反避税
创建结硕果 税海竞风流
长知励志明方向 永葆党员先进性
树承德交通形象   展公路靓丽
重点税源户应实施重点管理
**乡简介
新学期 新思路 新举措 新任务
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前提(消防)
**县国税局精神文明创建纪实
镇江市文化馆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纪实
痴心不改共产党人的气节——记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副局长###
电力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县国税局开展投资环境整治纪实
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1)
浅议小型企业审计风险控制
浅谈效益审计的实践与方法初探
浅谈关于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关系的认识
会计法治的动因分析(1)
浅论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分析(1)
浅谈全过程跟踪审计法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现状及思考
浅谈对管理审计的认识
对当前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1)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浅谈(1)
浅议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六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五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三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四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四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二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