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历史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历史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8

浅析历史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论文关键词】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

【论文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的高级认识形式。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如何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开发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巧妙设问,开启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但并非所有的提问过程都是思维教学过程。质疑能否激思,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高而可攀、循序渐进、富有启发的课堂设问,有利于知识的联系与迁移,也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在学习《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提问: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指的是哪两件事?指导学生阅读书本找出答案,在学生答出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后,接着提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立即被调动了起来,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弄清一些重大发明和事件的时间顺序,笔者在课堂提问中尽量避免常规、老套的问法,而是创设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和内心的情境,如:判断以下情境是否属实,依据是什么?①马克思坐着火车去巴黎;②林肯坐在电灯下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林肯坐着汽车检阅黑人兵团等。我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动了起来,积极地参与着课堂学习。

二、善用对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乌申斯基说:“‘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物、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辨别异同,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思维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将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在中高考历史学科考试中,比较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要求,体现在各种题型中。通过实践,我认为采用对比教学有以下好处:首先,能克服死记硬背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易忘、易混、易错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主干和脉络;其次,能够拉近历史的时空距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探究动力;第三,能够使感性的认识得到升华,使规律的东西得以提炼,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课堂让位,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学生只有在班级里,面对黑板,面对滔滔不绝的老师,才能获得知识。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问学生学习中是否有问题时,得到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没有!他们为什么会没有问题呢?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者。其实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我在实践中做了许多尝试,努力改变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去解决问题,大胆发挥想象力,只有教师先打开自己的思维,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

四、打破常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主题。但人们在思考、认识问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产生的倾向性心理准备,这种心理上的“惯性”,会严重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使其思维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结果学习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经常改变教学模式,多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学习情境,还要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聆听学生“古怪”、“刁钻”的问题,以获得思维的解放,形成开放性的思维结构。

1.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大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探究,以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独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例如,讲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一课后,在分析了“当今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之后,向学生提出:“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你理想中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等,有的答案并非唯一,却饶有趣味、发人深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争论和探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2.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如果说正向思维是由因导果,那么逆向思维就是由果溯因。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解决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假设性推测的题目,启发学生从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促进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相互发展。培养逆向思维,可以丰富学生想象,开拓解题思路,例如,学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第一帝国》时,可提出:“假如没有拿破仑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法国的形势将会怎样发展?法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写呢?”又如:在学习了珍妮机的发明后,向学生提问:假如珍妮机在中国被发明,会不会像英国那样引起工业领域的巨大变革呢?为什么?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寻找答案。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条件。思维能力不仅是各学科考查的重点,对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的目的,调动其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其思维活力,进而全面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章永生著.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1996

2 劳凯声.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 赵亚夫主编.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知荣明耻
营救灾区
古汉台
铁山寺游记
杀狼护鹿的启示
放麻雀
张衡
照片上的小孩
舌板大战
好的陪伴
伟大的老师
孤儿
教室门前的小柳树
妈妈叫我学跳绳
研究生困难补助申请书
工厂贷款申请书
民事再审申请书
综合奖学金申请书
毽球协会申请书
退学申请书
贫困申请书
计算机系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会计专业新生国家奖学金申请书
大一新生贫困助学金申请书
恢复执行申请书
公司转正申请书
贫困生助学金申请书
入青年志愿者队的申请书
认证咨询申请书
论董事责任(6)法学理论论文(1)
行政垄断的界定(7)法学理论论文(1)
论集体使用权流转(4)法学理论论文(1)
反不正当竞争(4)法学理论论文(1)
公司法修改若干问题探讨(2)法学理论论文(1)
企业改制中债务承担之探析(3)法学理论论文(1)
票据法的独特法律思维(3)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4)法学理论论文(1)
论税收的宪政精神(11)法学理论论文(1)
论物权法定原则(3)法学理论论文(1)
略论经济法的地位(2)法学理论论文(1)
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2)法学理论论文(1)
公司法修改若干问题探讨(3)法学理论论文(1)
反不正当竞争(3)法学理论论文(1)
银行法的完善:修正与创新法学理论论文(1)
《燕子》教学的得与失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去年的树》设计与反思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案
《火烧云》[教学要求] 教案
《掌声》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一(原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琐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点评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随笔
《爱迪生救妈妈》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