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成人教育主张略述

试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成人教育主张略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8

试论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与成人教育主张略述

"

论文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基本特征;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20世纪初,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Dewey)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对美国成人教育产生的巨大而深刻影响是任何哲学流派所无法与之匹配的。它所极力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宣战,同时也以一种巨大而无形的力量推动着美国社会成人教育重大变革。他所倡导教育实用性、功利性、强调个体经验重要性、民主与合作的教育氛围笼罩着20世纪初美国教育界,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虽然后来美国教育领域对其思潮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但不可否认,纵观其主要教育观点、教育设想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尽管是其中的某些方面),对当下我国成人教育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的价值。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源起

因此。以反工业时代赫尔巴特为主要代表的只重书本知识传授,强调知识逻辑性、整体性、重视教师主体而脱离实际的传统教育观而极力倡导教育教学过程学习者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为主要特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应运而生了。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家杜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或说是变革了教育(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课程、师生关系),为推动美国社会的成人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当下,他的教育观点对我国成人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的价值。

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主要特征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实用主义哲学演化而来的。在反对传统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在教育目的、课程观、师生关系上提出了在现代教育看来仍具积极作用的一系列主要观点,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

1.教育目的

从传统教育角度出发,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机器大生产以及过分强调生产的统一性、效率、成果,故反映在教育上注重目的是使受教育者为将来生活做准备,重视教育结果。而在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家们看来,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强调教育过程要与生活过程相统一。并进一步指出学习者的生长只有一个目的:更多的生长;教育也只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同时,教育目的另外一个特征在于说明教育即学习者个体经验不断的增长。但我们应该看到,杜威强调教育目的要适合学习者发展这是正确的。但它否认按照社会需要定制教育目的这是错误的。

2.课程观

杜威教育哲学课程论的理论基础也是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他在《芝加哥试验理论》一书中总结“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和缺乏组织,在这些课程里充斥着呆板和枯燥的东西,它远离儿童经验,而又缺乏真正的成人知识的内容和吸引力。”在杜威看来,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以及评价应植根于学习者(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中,通过学习者对课程的学习使经验与社会职业联系起来。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中,杜威力图把生活实际(纺纱、织布、烹饪、木工)等为内容融入课程教授中,并放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抹杀了学校教育的特征。"

3.师生关系

杜威教育哲学倡导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在当时直至现在在教育领域中都是具有积极地进步意义。在杜威看来,教育教学过程应以学习者(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换句话说,在教育过程中杜威的师生关系摒弃了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大力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学活动充满民主与合作的气氛。在这一环境下,教师只不过扮演学习者的向导、帮助者、同伴,而绝大多数活动需要学习者自行完成。

三、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1.教育目的观的启示

在前述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已提及教育与学习者个体共发展、共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是其最好的词语诠释。在我国传统成人教育(相对于终身教育思想提出前)领域中,教育目的带有浓厚的短暂性,即学员通过一次或为数不多的几次教育就可以应对当前甚至以后的生活、工作需要。在教育对象上也过多注重成人前期的教育,而很少顾及成人中、晚期(特别是老龄)的教育。通过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关于教育目的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应更尽最大可能涉及学习者一生的需求,尤其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提出更加肯定了教育的终身性、完整性,使成人教育目的指向成人一生工作、学习、生活开展。与此同时,因国际上把成人教育的年限规定从16岁到终身,所以社会、国家也应该加强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活动。使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中真正体现成人教育目的寓于生活的特征。

2.课程观的启示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课程观十分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组织、实施基于学习者实际生活的直接经验而忽视知识、学科本身的逻辑性、系统性。虽然此观点在60年代受到猛烈地抨击,但他合理指出对我国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仍具有一定的积极启示。在传统成人教育课程的设置、组织中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逻辑性、唯理论性,而忽视了成人学员知识、经验、学习需求的特点。这样的知识本位课程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成人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而且很容易使成人学员学非所用,出来后又一次失去就业竞争力。从实用主义教育课程观出发,成人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的设计应遵循导向性、实用性原则。首先,因受教育对象工作、生活的多样性、年龄跨度的巨大差异性、此前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先通过对学员进行广泛调查论证而编制相应学习课程内容。这样才使学员在学习中学有所得,提高知识及技能的实用性;减少理论知识的成分而加大学员实际工作、生活问题解决的实践知识。其次,成人教育课程的规划、设计和开展必须以成人学习者需求、兴趣以及学习动机为焦点。还成人学习者真正想要的学习内容。

3.师生关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指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 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与你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缩”。而在我国传统成人教育教学过程(包括学科知识的讲授、课堂的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价)几乎是成人教育相关教学、管理机构或成人教师的专利,丝毫没有留半点权限给有着工作、生活丰富经验并带这强烈实际学习需求的成人学员做出选择。教学模式逐渐从“三中心”扩大到“五中心”领域,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讲授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单向交流、传输关系,是学习者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思想自律能力的缺失。很显然,在以成人为主的受教育群体中,因他们各自经验、经历各异,可能或多或少具有自我教育、自学、相互学习(包括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师生间交互、学员与学员)的可能被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所扼杀。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为借鉴,为使我国成人教育更好发展,服务于社会、学员需求我们认为,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应充分从学员的特殊性考虑,教师与成人学员问应形成良好、通畅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其次,因学员经验的特殊性,学习、管理上具有的“自我概念”,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是惟一传授知识能力的源泉,成人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间都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渠道。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单以教师为主、以某次考试为依据,是所有学员都应是自我、他人的评价者或受评价客体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下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应具“我们全是学生,同时我们全都是教师”的观念。

正如前文所述,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作为一种社思潮、观念的产生、发展是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的。对实用主义教育及其特征在成人教育领域的识、理解必须联系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基础上能更好地把握。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育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了20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不断批判。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观螃蟹争地盘
街头见闻
有趣的山村生活
补牙记
我的爷爷
未来的多功能黑板
书,我的好朋友
寻找小白花
认识空气
读《掩耳盗铃》有感
小白兔
难忘的小插曲
我爱我家
可爱的小鸟
入党转正
2008转正申请书
最新党员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报告
入党转正(XX.9.18首发)
最新入党转正申请书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写法(1)
2008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申请书范文
入党转正申请书格式
08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大学生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书
军人入党转正申请书
入党转正申请
轨道交通建设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研究
上海轨道交通陆家嘴站换乘特性与区域综合交通改善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
关于北京轨道交通设置穿城对角线路的构想
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
R=P×C法评价水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
谈阳泉市的轨道交通规划
基于虚拟仪器的轨道交通测试自动化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生命政治与主权决断:“治理性”与“例外状态”的比较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盈利模式的研究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量化方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微机联锁系统故障时的行车组织办法
关于降低我国地铁造价的探讨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一
《坐井观天》综合资料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说课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片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兰兰过桥》教学设计之三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之二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难忘的一天》 窦桂梅教学实录
《打电话》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