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双重加固会阴体高度的阴道紧缩术

双重加固会阴体高度的阴道紧缩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2

双重加固会阴体高度的阴道紧缩术

【摘要】目的 探讨增加会阴体高度的阴道紧缩的方法。方法 应用阶梯褥式缝合提肛肌,合并保留阴道粘膜双重加固会阴体高度的阴道紧缩术。结果 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施术143例无并发症,随访至今效果良好。结论 该方法安全简单,阴道达到预期有效的张力;并加固会阴后区会阴体的高度,阴道抗松弛能力较强。

【关键词】阴道松弛 阶梯褥式缝合 保留阴道粘膜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2.2 手术步骤:手术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予以局麻,借鉴肿胀麻醉原理[3],于术区的阴道直肠筋膜间隙内注射含1∶10万肾上腺素的0.5%利多卡因20~45ml,阴道粘膜略显苍白。先在阴道后壁粘膜5cm处用4号线缝合1针,留长线作深度标志点。然后于阴道粘膜与皮肤交界处外侧约0.3cm处

3、

6、9点间[1],根据需要,切开皮肤,小心钝性分离粘膜下,直至标志点,仔细止血,两侧粘膜下及肌层用3~0可吸收线以阶梯褥式间断拉拢缝合,以加固会阴体的厚度,由标志点向外进行缝合。缝合皮肤前先牵拉标志点长线,观察出血及缝合情况,无明显出血后,拆去此标志线,最后丝线或5~0可吸收线将阴道后缘提升至皮肤,以增加与肛缘的距离,对于遗留的处女膜后区的粘膜裂口于6点处重新对合缝合,以保证处女膜的连续。检查阴道外口的口径,一般小于两指间的距离。然后再用食指深入肛门内触摸直肠前壁,确保无缝线穿透。术后阴道碘伏油纱布填塞,以后用洁尔阴清洗会阴,每天1次,共7~10天。术后1周拆线,1月内禁骑车,2~3月内禁止性生活,术后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

3 结果 4 讨论

4.2切口及麻醉的选择: 根据阴道松驰程度而定,阴道紧缩术,需解决已婚尤其是生育后的阴道粘膜、肌肉及后联合皮肤的松驰问题,一般后联合距肛缘小于2m。松驰程度可分为重者、较重、中度、轻者[6],阴道松驰重度、较重者切口应以

3、

6、9点全弧线切开,阴道松驰中度者切口仍以

3、

6、9点弧线切开,松驰轻度者: 切口可选择

4、

6、8 点间弧线,均深入达5cm。我们认为此切口对阴道紧缩术、缩小阴道外口更为充分。借鉴肿胀麻醉技术, 可以人为地增加阴道直肠筋膜间隙,减少直肠损伤的机会。另外,我们分离粘膜下组织时,用弯止血钳代替组织剪,也能减少直肠损伤的机会。

4.5阶梯式褥式缝合提肛肌并保留阴道粘膜可以有效的增加会阴体的高度。由标记点向阴道口缝合,先以5点和7点肌肉做褥式折叠缝合,依次缝合4点8点,3点和9点的后壁肌肉,使之形成阶梯,以达到加固会阴体高度的目的。剥离的粘膜向皮肤端牵拉,起到第二重加固高度的作用,可根据松弛程度适当选着褥式缝合点的位置,使成形后阴道宽度约容纳两指为宜。 参 考 文 献 [2]宋儒耀,方彰林.美容整形外科学[M].增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537-538. [4]陈静.保留完整阴道粘膜的阴道紧缩术[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

(2):192.

[5]戚可名,王佳琦,刘珍君,等.女性美容整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745-746.

[6]牛克辉,黄文义等.实用美容整形[J].外科杂志,12

(3) 137-13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我对你说
最难忘的第一次
长大了,我就成了你
自我介绍400字
身体大战
对自己说说心里话
如涵,我对你说
我们学校的草坪
我有许多不明白
摘草莓
老爸,我想对您说心里话
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爱神奇的雨
爸爸——我想对你说
我和春天的约会
论语文教学中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训练思维准备情绪投入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型探讨
椎心伤神五十年:高考作文之我见
数学特长部数学教师与美
高中英语新教材课文整体教学模式初探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初中化学学科的素质教育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讲出真我的风采——教学经验总结材料
把作文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优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与运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法
浅谈语言机智在课堂组织中的运用
《过秦论》结构分析
《过秦论》涉及人物简介
《过秦论》译文
《过秦论》难句解析
《过秦论》词语古今异义
《过秦论》分析
《过秦论》写作特点
《过秦论》课文题解
论文对长篇叙事材料的处理──兼谈《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
《过秦论》文体简介
《过秦论》写作背景
《过秦论》问题探究
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过秦论》中的运用
《过秦论》特殊句式
《过秦论》课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