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8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探讨(1)论文
摘 要: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分析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依据。
论文关键词:文化;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差异性;互补性 1 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
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
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
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
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
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早在西汉时期,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中国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以获取新的超值。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餐饮、住宿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 4 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及启示 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尊重并深入研究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1)分析文化的差异性,有利于跨国贸易中文化风险的控制。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合理地利用文化差异,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2)发掘民族文化精髓,融合异邦文化,力创国际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形象的树立需要追加许多内容,在质量优胜的基础上,它不仅需要命名得好、商标设计得精美,还需要品牌的服务、宣传等附加内容做得出色,而这些内容的开发、拓展和保护都离不开文化这一要素。
企业要想创立知名品牌,必须走名优化道路,以民族文化为基点,营造品牌的独特文化氛围,打造出特色产品。同时,针对不同国际目标市场的不同文化需求,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对品牌加入目的国文化风格,在保持产品特色的同时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偏好,这样走出的一条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做基石的品牌之路,才能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综上所述,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基本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人们从商品和服务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情感,生活方式和心灵体验。因而,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将加入更多的文化因素。
这样,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叔叔
- 邋遢的爸爸
- 快乐的一天
- 新龟兔赛跑
- 记一次乒乓球赛
- 未来的机器人
- 多功能手机 正向我们走来
- 学做早餐
- 假如我变成兔子
- 残忍可怕的女巫
- 观察小青菜
- 我的蚕宝宝
- 大慈岩
- 感恩父母
- 第一次走夜路
- 酷刑及酷刑罪的界定(7)刑法论文(1)
- 由“性骚扰”诉讼引发的立法思考(2)刑法论文(1)
- 活用传统文化,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才
-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4)刑法论文(1)
- 浅析信用卡诈骗罪的若干问题刑法论文(1)
- 浅谈满族传统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变迁
-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刑法论文(1)
-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刑法论文(1)
- 签注视野下的晚清刑法改革
- 浅析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在语文教育中的实现
- 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2)刑法论文(1)
- 刑事政策导论(3)刑法论文(1)
- 签注视野下的晚清刑法改革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 香港与外国刑事司法合作制度研究(24)刑法论文(1)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二
-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之三
- 《盘古开天地》课件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二
- 《陶罐和铁罐》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综合资料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二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一
- 《三个儿子》综合资料
-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