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一、自然环境
二、植被
三、绿化概况
长春市作为北方第一个园林城市,他的根本改变,是在提出建设“森林城”之后。1988年,长春市委在全国率先提森林省市创建目标,同年制定的森林城蓝图并通过国家论证。1989年长春市政府实施“森林城”建设规划。1993年,长春市调整绿化规划,突出城市与自然的依托和共存关系,强调森林城工程的目标是:“森林引入城市,园林引入街道。”实现了“森林城”的创建目标。
2006年,长 春市进一步提出了“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目标,调整绿化思路,通过年均新增300ha以上绿地、精品工程建设等理念,截止到2008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绿化覆盖率41.5%,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
可以说,通过几次的创建工作,长春的绿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街路为骨架,以园林和庭院为景点,以大树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长春街路林与郊区防护林已联接一起,伸向农村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使整个城市镶嵌在巨大的林网之中。春季花树争艳,夏季绿叶成荫,秋季一片金黄,冬季白绿相间,初步达到了绿化、美化、香化、园林化的目标,正向更高质量的生态园林城市城方向迈进。
四、长春市道路绿化的历史沿革
长春市的道路绿化发展主要经历了成立建设期、伪满建设期及文革后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成立初期规划形成了长春市道路的道路风格,伪满时期的绿化建设,形成了长春市道路绿化高大、茂密的基础特色,文革后的长春市道路绿化基本上延续了此风格,并实现了快速、飞跃的发展目标,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对这个拼盘般的长春城,当时两首民谣作了形象的描述:“蟹子形状马路七,数来数去没有一;两个须子八个爪,商埠一盘装三梨”。这首民谣说的是商埠的南北窄,东西宽,四周伸出几条马路,像个螃蟹;商埠有7条东西向的马路,据说时任知府颜世清是个瘸子,为避讳,所有的街路都不准以“一”命名;全安桥和永安桥像两根蟹须,大马路东西各4条“道街”,又像是螃蟹的爪子。
日伪政府时期的城市规划中,对新区排水工程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和明渠排放的形式,围绕这些沟渠建立绿地,形成带状的若干个街区之间的隔离带。加上街路、广场的绿地,配以高级住宅区的庭院绿化,从而形成新区完整的绿化系统。
新区的道路网,呈同心圆圈型。重要街路采用平面环状交叉,中心设有回车岛(绿岛)。个别街路宽度达60m,设有街心绿地。一般主干道有区间道,有两行行道树,与公园、绿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对建城区,进行了部分改造,在主干道两旁栽植行道。
(3)文革后期的绿化建设(1976年以后)
文革后,长春市的经济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进入了复苏、发展、飞跃期,由于有较好的绿化基础,加之政府的经济支持,长春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可以说在曲折的道路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长春市政府机构改革成立了独立的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这在东北城市是绝无仅有的,为长春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按照长春市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了各项绿化建设、改造任务。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上,以“十一五”期间为例,五年内就完成了新植街路 90条,改造街路87条。
作为“森林城”、“园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长春,在道路植物配置上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涌现出多条特色的道路植物景观,这些都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明显的看出,只有延续城市“大绿化、大发展”的思路,按照”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有条不紊的事实“生态区域”“生态道路”的建设,才能实现长春市的绿化在保留原有特色基础上,实现再次的飞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贴嘴巴
- 爱喝酒的老爸
- 下雪天
- 抓老鼠
- 顽皮的小狗
- 看捉鱼
- 爷爷病了
- 一场友谊赛
- 雪娃娃看我们表演
- 爸爸生病了
- 难得一见的雪
- 电视争夺战
- 下雪不可怕
- 我的星河之梦
- 美好的日子
- 我国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思考
- 数字监督:审计信息化起步
- 税收征管质量审计调查的方法
- 审计与会计问题
-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
- 计算机审计初探
-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史
- 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
- 报表粉饰对当前中美会计审计领域的影响
- 一个审计综合信息平台的建立与研究
- 从安然事件看美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 美国政府会计与审计职业化历程及其启示
- 试论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特点
- 从美国大公司会计丑闻看会计监管
- 中英国家审计比较研究
-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 《新闻两则》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将“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好吗?
- 《新闻两则》有关资料
- 人民军队经典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
- 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
- 关于新闻和消息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管窥
- 新闻的“势”
- 教师角色定位的再次反思──《狼》一文教后反思
- 关于新华社
- 决定历史的伟大决策
- 不让文言文教学枯燥无味──《狼》教学札记
- 风格迥异 魅力独具──《新闻两则》特色摭谈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