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4-01-28
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人们常说,现代人过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实际上,对美育的忽视程度绝对不亚于德育。人们不重视美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对美育的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缺乏深刻的认识,应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现代社会,经济功利主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相当广泛。这种影响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就是教育的经济价值令人瞩目地凸显出来,科技教育和智力开发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由于人们缺乏对美育的经济功能的认识,因此,忽视美育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本文试从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对美育的经济功能作初步的探析,其目的是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对美育的真正重视。
美育对社会生产力的积极作用,既体现在作为生产力实体性构成要素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方面,也体现在作为生产力附着性构成要素的科学技术方面。
美育与劳动能力
人的劳动能力是由他的体力和智力组成的。人的体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体育,但并非与美育毫不相关。毛泽东曾说过:“图体育之功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美育的有效作用,便是“动其主观”,“促其自觉”。美育与体育相结合,或渗透于体育之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之于人的形体美和心灵 美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体育本身的艺术美,从而使他们在“爱美之心”的驱 动下,积极主动地从 事体育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水平,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体质得以增强,体力得到提高。
美育不仅是人的体力得以提高的有效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体力得以有效发挥的必要前提。所谓有效发挥,是指人的体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没有无谓的消耗。一个人有良好的体力,未必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到所从事的活 动之中。决定人的体力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的姿态、动作、技能等是否符合美的标准。而美育是使人的姿态、动作、技能等达到美的境界的必要前提。美育与体育不同,体育的主要作用是使人的身体在内质上健康,亦即使人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有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而美育的主要作用则是使人的身体在外形上美观,亦即使人的身体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有美的风度,在力度、节奏等方面获得一定的协调感、韵律感和自由感。
人的智力是构成人的劳动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美育对各种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 力等的发展的直接作用,在己有的论著中已有较多深刻的论述,故不赘述。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美育对智 力发展的间接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存在于人格的总体之中”。这是一个 十分正确的论断。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一方面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只有在其它方面的能力同时 协调发展中才有可能。而美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德育、智育、体育 、美育等无疑都是不可缺少的,但美育却具有其它各育所不具有的独特作用。
人的劳动能力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它既可能用于善的目的,也可能用于恶的目的;人的劳动能力在一定 条件下又是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具有相同劳动能力的人,其劳动能力的发挥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人的劳动能力 是用于善的目的还是用于恶的目的,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挥得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道德素质的高 低。美育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以美储善”,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 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因此,美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人的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并运用于造 福人类的劳动之中。
美育与科学技术
美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能力和品格,推动科技进步。科学创造是科学活动主体能力和品格的统一。“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知欲望、严格的自我要求,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勉和坚持 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美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段,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培育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通过培养科学活动主体的审美感受力和使他们掌握美的规律,促进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技术的更新。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世界的图景为目的,大自然的美,包括对称、和谐、奇异、壮丽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体系之中,从而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身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奇异等,成为美的东西,具有审美价值。美与真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审美标准可以作为科学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尺度。
审美标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科学活动主体必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 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必备素养。这便 决定了仅仅重视科学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美育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十几年以前,有的学者曾对“我们的教育能否贡献一个爱因斯 坦”作过解答。在否定性回答中,其理由之一就是我们的教育仅仅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而没有使学生具有像 爱因斯坦那样的审美素养。这一理由是符合事实的。目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还必须对“美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充分的认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开心我运动
- 月亮和太阳
- 海边
- 西瓜皮
- 摘樱桃
- 我的妈妈
- 谁耍赖
- 打羽毛球
- 美丽的春天
- 我的小房间
- 篮球比赛
- 用磁铁找零件
- 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 绒线花树
- 因祸得福
-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2)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 物权法应当规定海域使用权制度(9)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10)法学理论论文(1)
-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6)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法律援助史评介法学理论论文(1)
-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5)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上)(3)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 网络媒体的自组织架构与法律规制(3)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 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下)(7)法学理论论文(1)
- 美国专利法中的等同理论
- 证明标准及其功能与层次(5)法学理论论文(1)
- 《雷雨》教学
- 《看雪》说课稿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4
- 《泉水》教学设计
- 《一分钟》教学设计3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一
-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 《画风》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
- 《我选我》教学设计1
- 《雷雨》教学设计
- 《看雪》教学设计3
-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 《雷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