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3
百万德日战俘的劳动改造
1939年,苏联和德国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共同出兵打击波兰,当年便有大批波兰战俘被押解至苏联境内,1939年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之下,成立战俘强制拘押人员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直接管理战俘。1941年6月1日,苏联人民委员会通过决议,规定被拘押在古拉格,或不在古拉格的战俘,都应参加苏联工农生产劳动。该决议附件还规定了战俘参加苏联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具体领域、场所及其收入所得等管理条款。
1943年10月9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利特维诺夫在致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信中明确说,苏联要求德国用战俘的人力资源和火炮技术与生产,补偿发动战争对苏联造成的损失。但是直到1944年10月,英美盟国内部对苏联要求争议不断。1945年克里米亚会议,盟国虽然讨论了苏联对德索赔条件,即苏联要求战后10年内,每年应确保苏联得到“500万具有不同娴熟技能的德国工人(包括技术高度熟练的干部)”,但最终将之搁置,直到1945年8月也未予通过。
苏联索赔计划落空后,斯大林亲自批准将外国战俘纳入苏联强劳制度体系,变相解决了苏联的对德索赔。
由于苏联战后实际控制民主德国,便将大批德国技术专家押解至苏联的劳改营从事科研和生产。战后,苏联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很多隐秘的劳改营,后来又在此基础上,演化成一座座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秘密城市,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德国专家协助苏联做军工项目研发的场所。这些秘密城市,日后成为苏联重要的军工科研和生产基地。当年在这些无名小城工作的战俘,生活条件优于其他劳改营的囚徒,但受到更严格的管制,有人甚至终身不能离开禁地。
还有,凡是二战期间经由苏联军队“解放”的中东欧国家,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在那里侨居和定居的德裔居民,都被作为战俘和强制拘留人员押送苏联劳改营强劳。苏联还将上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的德国居民强行拘押至苏联战俘集中营。
在战争结束前后的若干年里,乌克兰煤矿开采者54%是劳改营的德国战俘。那时,苏联除了地方小规模的热力工业体系,以及内务人民委员部自有设施之外,所有煤矿的开掘及相关工程,均由劳改营战俘完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公园里的菊花
- 这就是我
- 公园里的菊花
- 公园里的金鱼
- 逃生训练
- 新鼠标
- 难得的夏雨
- 我的妈妈
- 扇
- 最好的办法
- 丁丁是负责任的值日生
- 快乐的暑假
- 路边的交通规则
- 无题
- 喂鱼
- 消防设计缺陷多例
- 什么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消防工程施工监理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 给排水常用资料
- 高层多功能酒店给排水设计
- 什么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什么是消防水工程中减压孔板
- 消防报警系统安装详细步骤
- 某塑料制品车间工程消防监理评估报告
- 宏大海景名苑给排水设计
- 给排水、消防监理细则
-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各方法律责任探讨
-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消防工程施工方法及给水措施
- 某电子生产厂房项目消防水系统、水压试验方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三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二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四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二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五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五
- 《雨点儿》教学设计六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