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存忆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百草园是鲁迅小时侯经常去玩的地方,三味书屋是鲁迅12岁到17岁读书的地方。我们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要走进鲁迅的童年,去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百草园在鲁迅家的后面,鲁迅的家,便是今天的鲁迅故居,在浙江绍兴。在童年鲁迅眼里,百草园是一个很大的园。到底有多大?占地20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儿时的乐园呢?因为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童年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最恰当的莫过于一个“乐”。

“乐”体现在哪些地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在泥墙根一带,鲁迅做过哪些事情?翻开断砖,遇见蜈蚣和斑蝥,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想一想,为什么蜈蚣的脊梁没被鲁迅的手指按过呢?)拔何首乌,弄坏了泥墙;摘覆盆子。还体现在听长妈妈讲故事和雪地捕鸟当中。

童年鲁迅身心不仅是快乐的,也是自由的。在百草园里,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做伴,鲁迅尽情地玩耍嬉戏,即使弄坏了泥墙,似乎也无人过问。

在鲁迅对百草园生活的回忆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童真童趣,这使我们不由想起学过的沈复的《童趣》。一个说黄蜂是“肥胖的”,一个说癞蛤蟆是“庞然大物”;一个是雪地捕鸟,一个是留蚊素帐。另外,有两样东西是童年鲁迅极想得到的,一是像人样的何首乌根,因为听说吃了便可以成仙;一是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因为听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得了教训,不敢去看墙上。这些都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和幼稚。

鲁迅长到12岁,便被送进了书塾,即三味书屋。鲁迅知不知道被送进书塾的原因呢?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也许是因为……,都无从知道”。鲁迅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的心情,可以从这几句中体会到:“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蟋蟀是动物,覆盆子和木莲是植物,正是百草园的动物和植物,给鲁迅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趣味。

百草园在鲁迅家的后面,从鲁迅家“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只有一位先生,这位先生的名字叫寿镜吾。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态度是恭敬的,因为他早听到,这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虽然三味书屋号称全城中最严厉的书塾,但从寿镜吾老先生不常用戒尺和罚跪的规则来看,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百草园的生活是快乐、自由的,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有点枯燥。进了三味书屋,“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天天如此,且读的又都是些难懂的经书,又不能向老师提问,怎不枯燥?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鲁迅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中看到一些乐趣,如跑到三味书屋后面的一个小园子里玩,或爬上花坛折蜡梅花,或在地上、桂花树上寻蝉蜕,或捉了苍蝇喂蚂蚁,还有在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悄悄地在下面或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或画画儿。

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就不像在百草园那般自由了。你看,“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

鲁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童真童趣,也表现了儿童的一些心理,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等等。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几年中,只迟到过一次。鲁迅13岁那年,有一天,因为给父亲买药迟到了,挨了寿老先生一戒尺,鲁迅便在自己的书桌上刻了一个

“早”字,从此,鲁迅再也没迟到过。如果有朝一日,你去绍兴,请一定要去鲁迅纪念馆;去鲁迅纪念馆,请一定要去三味书屋;去三味书屋,请一定要走到东北角的一张书桌,去看看少年鲁迅刻的一个勉励自己的字: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棒棒糖般的美丽爱情
我们班上的‘四季’人
这一镜头使我难忘
我的妈妈
我的朋友小梁
优点连连看
我的妈妈
伟大的教育之爱
使我终生难忘的事
第二回:天蜀军怒出冀中,王卓然力诛剑卫
爷爷的手
“懒虫”的故事
爱哭的我
第三回:议温明血魔套中原,馈骁将皇臣交李负
第一回:宴实验豪杰七结义,斩黄祎英雄首立功
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认同与社会融合
大都市发展的路径——浅谈现代大都市的近代起源
妇女与性别研究的理论推进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
从街头音乐看美国社会和文化
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肇始
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
珠海事件与日本人的异化
社会分层理论对性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现实主义冲击波”下的现世主义
开放中国属性:海外华人圈华语变体切片
中国农民“从身分到契约”过程中的特定阶段
妇女研究的历史语境:父权制、现代性与性别关系
想象的地理及其表述形式:东方化东方
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再别康桥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
游褒禅山记
小狗包弟
《我有一个梦想》
《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堂:为别里科夫拟写墓志铭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飞向太空的航程
包身工
《故都的秋》
《沁园春。长沙》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离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