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5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
《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表面平易,而实际上却蕴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倾诉个人经历,而实际上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本首诗学习安排了一课时,全诗一共四节。第一节: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两条都想去,他看一条路到尽头。第二节:他选择人少的一条路,这条路充满挑战。第三节:他想留下一条路改日再来走,但路很长很长。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来了。第四节:他回忆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选择的那条路。这首诗表面上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一种象征手法,与我们上册课本中学过的《在山的那边》《行道树》一样。在这一点上,让学生好好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山”与“海”的象征意义,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作者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诗还注意引起人们的联想,把理性与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诗之中,深化了这首诗的意蕴,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是通过优美的意境创造和浓郁的抒情表达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我们读者的。
但有一点,学生可能不大理解,即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这样能引起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点。另外,这也是为了深化文章主题。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从本诗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后感
- 美丽的春天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地上的小蚂蚁
- 散步
- 我有一个好伙伴
- 我与葫芦的对话
- 可爱的小鸡
- 开心的一天
- 有趣的游戏
- 快乐的夏天
- 字贴的故事
- 小猫可可失踪记
- 蜜蜂与蝴蝶
- 我的妈妈
- 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原因
-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1)论文
- 离婚协议效力探析(1)论文
- 公民维权与选举权利
-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 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 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的基本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 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1)论文
-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 数字3D电影播放器在传统影院放映设备中的应用
-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 试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翠鸟》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泉水》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