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读吴均《与朱元思书》
齐梁时代作家的作品大多文风浮艳,以典故辞藻争胜,重形式而轻内容,吴均的诗文却以真情实感、清新挺拔见长,在当时独树一帜。《与朱元思书》是他用骈体形式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的节录,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图画,读后令人悠然神往,仿佛身临其境。文章采用总提分承的结构形式,构思缜密,意境清新。总写特征鲜明,分叙情韵悠长。
开头一段总叙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清澄,境界开阔。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独有的韵味,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山水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令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在总写张本之后,下文紧承“异水”“奇山”,分两层对碧水奇峰进行生动传神的描绘。
第一层写“异水”。作者以清新精练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描绘了富春江的江水之美。先对江水作正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漂碧”,强调了水的青绿、澄净。一个“皆”字,说明举目所及,一概如此。“千丈见底”,用夸张手法极力表现江水的清澄明净。接着从侧面烘托:“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动的游鱼可见,静的细石可睹。如此渲染,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满江碧水澄净透明的特征,展现出富春江水的静态美。接着从动态角度来摹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两句以“箭”“奔”作比,即是说急流快如飞箭、猛浪势若奔马,用比喻的方法再现了急流、猛浪的奔腾气势,从而逼真地表现出富春江水飞动雄奇的动态美。对江水所作的一静一动的描写,收到了对照鲜明、相得益彰的效果,又表现出江水娴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性特色。
第二层写“奇山”。作者对富春江两岸峻峭秀美山岳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1.山势之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两岸峻岭绵延,紧逼江流。一个“夹”字,写出了高峻的山势,加之树木葱郁,身居此境,更觉幽深寒凉。这是以“寒树”来衬托两岸群山的峻拔秀丽。而山势之奇,更奇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几句层层推进,不仅画出了峰峦迭起、层出无穷的磅礴气势,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无生命的群山写得生机勃勃,活跃飞动。2.山音之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抓住山音不同的音响特点,表现出不同声音的实感。泉响、鸟鸣、蝉转、猿啼,长短错落,高低交替,连绵不绝。这大自然的天籁,汇成了一首悦耳怡神的山林交响曲。这里以声衬静,即以山音的奇美衬托山林的幽美,表现出富春江两岸山间的无限情趣。3.山意之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语意相同,互为补充。意思是说那些为了名利极力攀高结贵的人,看到这些奇伟的山峰,就会平息追名逐利的欲望;那些终日碌碌、经营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这里的议论、抒情,是作者“望峰”“窥谷”的主观感受,既透露出失意文人清高隐逸的思想,又反映了对庸俗官场和动乱社会的厌恶之情。此处虚写山水,实写世人,情、景、理俱出。人置身于奇峰深谷之中,顿觉心旷神怡,思想感情得以净化,一洗鄙俗尘世之念。平日孜孜以求的功名富贵,亦自爽然若失。作者厌倦官场生活、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态,正好烘托出富春江一带山谷的幽静、美好及其诱人的魅力。4.山林之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在昼犹昏”,状其密处昏暗;“有时见日”,描其疏处漏光。枝条掩映,明暗相间,状出船穿行于丛林下雅致幽静的境界。山上郁郁葱葱的林木,不仅给山峦罩上了一层青纱,给群峰增添了生机,增加了迷人的色彩,而且使文章的结尾富有浓郁的诗意,给读者以遐思无穷、余韵不尽的味道。以上四个方面,是“奇山”的具体内容,从山之“奇”这一侧面突现了富春江“天下独绝”的景物特征。
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更显其空灵之性;山有水相映,更增勃勃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点,又将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深幽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的秀美景色而心旷神怡、陶醉倾倒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盛开在人们心中的莲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我看克隆
- 麦当劳与永和豆浆
- 我看克隆
- 我要克隆塞尚
- 我家乡的冬天
- 他们为什么能在智力竞赛中获奖
- 莲莲,知为谁生
- 扇子的文化
- 我看克隆
- 唐诗中的“花花世界”
- 江南可采莲
- 爱无限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谈高校教育中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地铁火灾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 盖挖法施工在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中的应用
- 轨道交通规划中诱增交通量的若干问题
-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间隔的有关分析
- 提高地铁列车故障救援效率的探讨
- 地下轨道交通结构防水施工
-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探讨
- 低地板轻轨交通系统
- 谈肖邦24首前奏曲的和声手法及其表现意义
- 歌唱的艺术处理
- 贝多芬晚期奏鸣曲曲式结构初探
- 电子水准仪在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 深圳地铁华强路站出入口位置选择及规模确定
- 地铁车站端头井受力计算模型研究
- 《路旁的橡树》 作者及作品简介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写作训练素材
- 《路旁的橡树》 趣闻故事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路旁的橡树》 教师语录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知识点精析
- 《路旁的橡树》 整体阅读感知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同步作文 范文习作
- 《路旁的橡树》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路旁的橡树》 重点问题探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重点问题探究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考点练兵1
- 《路旁的橡树》 重难点分析
- 《路旁的橡树》 重点字词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