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传统篇目,课文情节、人物性格似乎都浅显易懂,学生基本上都能迅速把握,怎样突破以往的传统教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设计】
新课标强调参与、强调探究,在这堂课上我准备由最简单的情节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情节的整理,人物的分析,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当学生初步形成对文章的认识后,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初步认识发问,最好的效果当然是由最初对文章理解的坚定不移变得有所动摇。概括而言就是:两个步骤,由浅入深,由懂到不懂到更懂。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如何通过人物语言表现人物心理及性格。
3、避免人物分析简单化,认识人物的复杂性。
4、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5、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乡》中两个亲如兄弟的朋友,二十年的生活却使他们“相遇已无言”,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更是讲述了发生在两个亲兄弟身上的故事,十年生死未卜,一朝相遇,又是怎样的境况?
二、初读印象
1、请学生概括于勒的经历:
提示:挥霍──发财──破产
2、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用一个字概括:
提示:赶──盼、赞──骂、躲
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诵最精彩的部分,并试着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
3、结合以上理解用对联的形式概括情节(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联:十年思盼兄弟好比摇钱树
参考:一朝相逢手足竟成陌路人
4、思考:谁之过?同情谁?
提示:让学生畅谈,不给结论,学生可能多数同情于勒。
三、再读质疑
过渡:总结学生的观点,肯定他们通过人物、情节揣摩主题。同时提出分析人物不只停留于表面,更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1、再读菲利普,体会人物的忍与不忍,看人物的矛盾性:
给学生读菲利浦的一纸申诉状,从课文中找证据体会小人物的艰辛,菲利浦也并非大奸大恶之人,让学生对菲利浦有更全面的认识
2、再读于勒,体会人物的归与不归,看人物的复杂性:
通过于勒的第二封来信和他十年有家却不归的行为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他的善良一面。设想如果此时让他认出了菲利浦,根据他的心理猜测他会怎样做?
3、小结:
菲利普在躲于勒,于勒又何尝不是在躲菲利普。
4、再思考:
谁之过?同情谁?
提示:同一问题再次思考,重点让当初观点动摇的同学谈自己的再认识,仍然没有标准答案,也可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亲情,我们将生活在一个灰色的世界;没有金钱,我们则无法在一个畸形的社会中生存,你如何选择?收获应是正面的,积极健康的。
四、课堂总结
1、阅读技巧:
一篇爱憎分明的文章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真正称得上经典的文章却应让我们一再回味,读人物不但要读懂人物表面的语言动作,更要读透人物内心世界的挣扎和矛盾。
2、主题概括:
等级观念让闰土与迅哥儿二十年后的重逢“相遇已无言”,钱对人性的扭曲也使两个十年音讯全无的亲兄弟“相遇不相认”。
于勒就像催化剂,显现菲利普被钱异化了的评判标准,课文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我警惕不知觉中的异化。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给家长提一个难题,假如我们家就有这样一个穷亲戚,你的父母会如何处理,并试着与父母讨论一番,然后结合课内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生日
- 汶川地震有感
- 小白兔
- 可爱的英英
- 爸爸妈妈的小时候
- 攻击蚂蚁
- 秋景
- 海下橘子王国的故事
- 自我介绍
- 家乡特产
- 小树伴我快快长
- 吊兰
- 可爱的小狗
- 谁是最佳水果?
- 我的同桌
- 多数统治、多数暴政与多数善政——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 对地、县、乡三级地方政权机构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 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审理问题研究(1)论文
- 论中央地方关系中的集权和民主问题
- 我国地方政府体制创新研究
- 西方遗嘱继承理念变迁及规律(1)论文
- 农民集体所有权主体的明确性探析(1)论文
- 关于艺术的一些思考
- 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
- 浅谈电视主持人队伍建设与管理
- 经济类节目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
- 程序法治建设:论交往行为理论的解读(1)论文
- 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1)论文
- 权利的人本主义解释(1)论文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新进展
- 《秋天的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一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2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讲读教案设计
- 《北京亮起来了》
- 《荷叶圆圆》课堂实录及反思
- 《画家乡》
-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片段实录及教学反思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一
- 《月亮的心愿》教学片断及反思
- 《我是什么》
- 《找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