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杜甫诗三首》诵读提示
一、《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写留滞他乡的愁绪,表达了强烈的忧国之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这首律诗前四句重在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长江的滚滚波涛,要读出“凋伤,气萧森”之感情;后四句旨在抒发思念“故园”之情,要读出思念之情。
二、《咏怀古迹》(其三)
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
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
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三字,有余音缭绕之感。
三、《登高》
《登高》于悲痛中渗透着杜甫伤时忧国的心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创造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首联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点,读时节奏感要强,注意表现整个画面的气氛。颔联写远望所见,要读得气势开阔,有包容宇宙之意,“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二语要一气读出,“木”“江”二字要适当延长,有余韵。颈联上句写长年飘泊之苦,“悲”“常”二字要重读;下句写老病孤愁,“病”“独”二字要重读,以加重悲苦情绪。这一联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状况,由沉吟往事说到今日登台之举,基调是沉重的,宜缓缓读出。尾联“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结住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应读得更加缓慢、沉重,让听者仔细体味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生日
- 布娃娃·母爱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爸爸的铅笔盒
- 他终于笑了
- 除以2的故事
- 小鸡过桥
- 爷爷,祝您健康
- 一件失败的事
- 我心中的歌
- 无题
- 山林
- 那年,我8岁
- 永远的六一
- 我敢与老师争辩
- 分析美国对台湾经济援助的特征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
- 内部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研究
- 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新动向
- 三项准则背景及相关说明
- 审计准则制定与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 非理性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 南太平洋岛国独立后现代化发展
- 固有风险评价——特尔斐法
- 企业会计舞弊与舞弊审计
- 财务报告审计与持续经营假设:争议和探讨
- 三部银行法关于会计和审计的规定
- 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突出重工业的核心地位
-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 丑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表现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
- 《背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