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劝学》教学杂谈
〖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探讨〗
笔者在《劝学》的教学中进行“劝学”的实践,证明了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劝学》是《荀子》书中的第一篇,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是我国古代论述学习的重要文章。文章的显著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在本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把课文的原意读懂后,便围绕“本文哪些比喻说理最感人、服人?”这个议题展开探究性议论。有位由于被动学习,多次考试成绩未见“成功”而自嘲天赋不如人的同学这样说:“‘青于蓝’与‘寒于水’这两个生动的比喻令我茅塞顿开。”另一位同学反驳他:“虽然‘青于蓝’与‘寒于水’均非一日之功的道理,可使你产生勤奋不懈赶超别人的意念,可是你现阶段的学习状况莫过于那‘骐骥’和‘驽马’,‘朽木’与‘金石’的比喻了,单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中的奥妙,就使你受用不浅,更何况你并非‘驽马’呢!”几个同学也提出异议:“最有说服力的是蚯蚓与螃蟹的比喻!”通过议论探究,不少同学拓展了思路,他们普遍认为,本文的喻证法,主要在于令读者心服于作者的“劝勉学习”。例如“青于蓝”与“寒于水”说明可以超过前人,后来者居上的道理;而骐骥和驽马,朽木与金石的对比,则比喻分析了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突出人的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蚯蚓与螃蟹的比喻,更形象地说明,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未遂“成功”心愿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不正需要课文所喻证的道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吗?譬如,我们若能用心专一,即使条件像蚯蚓那样差,也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反之,即使有‘蟹六跪二螯’的天赋,但由于‘用心躁也’,却连个居住的洞穴都没有。”
通过议论探究,同学们对课文的涵义认识进一步伸展,他们面对现阶段的学习现实到将来的就业与创业的推论,进入了一个高一层次的精神境界,既体味“骐骥”与“驽马”的条件差异的辩证关系,又省悟出新的见解:创业与读书一样,要想取得成功,不但要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而且更需要有“善假于物”的能力,既要善于将勤补拙,更要重视举一反三。
由于《劝学》的创造性阅读教学直接联系学生当时被动学习的现状,使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了“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素质基础。
在《劝学》的创造性教学中获得培养创新精神的实效性的实践,表明注重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作用,注意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发掘、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通过议论探究,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对所学课文的认识,并允许这样的认识带有主观创造性,但这种创造性必须以课文本身为基础,而不能离开课文去臆造。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在阅读作品时,在认识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这种独到的见解便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浅谈分步教学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六、总结归纳写作特点
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和特殊句式的教学问题,文言文的许多写作特点对于我们现代文的学习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这些特点运用到现代文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去。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面面具到,而要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学习一个,就会运用一个。如荀子的《劝学》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就要学习他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特别是它的举例论证的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助人为乐
- 处州公园
- 快乐的星期天
- 讲故事比赛
- 元宵佳节
- 闹元宵
- 我的好朋友
- 跳绳比赛
- 美丽的风车
- 挖野菜
- 真丢脸
- 给妈妈洗脚
- 我喜欢小制作
- 温泉
- 美丽的桂林
- 成都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现状调查
- 以人为本,营造最佳人居环境
- 浅谈无权处分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职业中的性别问题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 居住区室外环境植物配置研究
- 浅析商品包装设计与消费心理
- 居住区绿化和树种选择
- 论我国证人权利保障体系之完善_法学理论论文(1)
- 分销与直销之共赢——海尔集团营销策略探究
- 居住区绿化组织空间的常用方法
- 关于行政诉讼协调制度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北京市居住区植物造景初探
- 浅谈视觉语言在包装中的运用
-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_法学理论论文(1)
- 探寻中国法官职业化中的非职业化因素_法学理论论文(1)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难忘的泼水节》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二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六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九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七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二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三
- 《葡萄沟》第二课时
- 《葡萄沟》第一课时
- 《北京亮起来了》
- 《邮票齿孔的故事》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