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精彩 糟糕 誊写敬仰 出版 谨慎 迫不及待一如既往 引入歧途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 ,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 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 :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生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生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生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生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小结: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作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有兴趣的,可完成课后选做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食家的结局
爆丸小子
时间一去不复返
我的储蓄罐
奶奶家的小鸡让猫叼走了
魔鞋
小白龙
小猫
离群的小鸡
有意义的生日
游赣东北乐园
儿童节的来历
遇到难题想办法
看话剧
中国高铁“张总设计师”官场秘闻
高铁工程沉降测量方法与数据处理研究
(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详细内容(1)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详细内容(1)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详细内容(1)
润物细无声——浅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问题浅析及改进措施
“美声”在长笛教学中的运用(1)
中国高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乐坊”现象(1)
向他者呐喊祈求的音乐心灵──贝多芬音乐的主体观探讨(1)
六十年代出生的舞蹈创作群体详细内容(1)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详细内容(1)
21世纪中国高速公路沿边景观设计的商业化审美研究
论高铁工程高压输电线路改造验收重点项目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一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七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六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五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之六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四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秋天的图画》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