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10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作品《最后一课》。
2、解题
早读课我们已经阅读了这篇课文,是谁的“最后一课”呢?(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
二、感知主要人物
1、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板书)
快速浏览课文,请大家谈谈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学生自由谈,爱国,但也有一些不足,但不影响我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
2、很明显,人物前后存在着一些“变化”(板书),下面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具体说说这两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笔在文中做一些批注。
(学生读、画、评、说)师归纳板书
最后一课
小弗郎士 变 韩麦尔先生
幼稚的孩子 普通的教师
可怜的学生 爱国者 可怜的朋友
3、这一变化的导火索就是——最后一课,插入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发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19世纪70年代,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亡国之恨激起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之情。小说家都德将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以及镇上(阿尔萨斯)的人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作者就是借助这些人,表达了所有法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爱祖国、恨敌人。(板书)
最后,我用《马赛曲》的第一句歌词结束我们这节课: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的一天等着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理想
- 让“星光”点亮人生
-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 人生的作文
- 人生如灯冷静
- 我的理想
- 这就是我
- 我心中的理想
- 坚守理想
- 这就是我
- 人生的转折
- 这就是我
- 我从电脑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 我的理想
- 人生一世,孰能无败
- 浅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中国陶瓷出版的营销策略初探
- 三类学术期刊摘要微观特征对比分析
-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 对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 跨国品牌联合的风险探究与规避
-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中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 采得百花方成蜜
-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改革
- 中国当代文学教改的思考与探索研究
-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 我国高校实行营销管理的必要性浅析
- 大学语文的隐性特征研究
- 翻译的忠实性和创造性研究
- 浅论中学诗歌教学的价值
- 《七颗钻石》重点问题探究
- 《七颗钻石》老师语录
- 《七颗钻石》美文欣赏 跳水
- 《七颗钻石》重点字词梳理
- 《七颗钻石》整体阅读感知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七颗钻石》教案讲义1
- 《七颗钻石》考点练兵1
- 《七颗钻石》趣闻故事
- 《七颗钻石》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七颗钻石》优秀笔记展示
- 《七颗钻石》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七颗钻石》随堂练习 巩固篇
- 《七颗钻石》重难点分析
- 《七颗钻石》同步作文 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