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1(一课时)
教学设想:
1. 把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把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
2.采用“预习——诵读——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新课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二、检查预习
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下列预习题,并分别叫学生快速作答。(题略)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学生齐读。
四、讨论问题。
1.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理解: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理解: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理解:智史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望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元辰而山不加增,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4.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理解: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5.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理解: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五、课文小结。
六、课外作业 。
1.翻译全文。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散步
- 有趣的游戏
- 我与葫芦的对话
- 可爱的小鸡
- 蜜蜂与蝴蝶
- 小猫可可失踪记
- 字贴的故事
- 快乐的夏天
- 读后感
- 开心的一天
- 美丽的春天
- 地上的小蚂蚁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我的妈妈
- 我有一个好伙伴
- 论司法权的中央化
- 体育影视娱乐化发展策略探析
- 离婚协议效力探析(1)论文
-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 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的基本架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 公民维权与选举权利
- 数字3D电影播放器在传统影院放映设备中的应用
-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 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 试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 浅谈电影中我国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1)论文
- 论城市房屋拆迁中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1)论文
- 韩国影视表现出彩的原因
- 电影的文化涵义概述
- 《桂林山水》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草船借箭》的两种教法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案
- 《翠鸟》教案
- 《泉水》教案
- 《画风》(第一课时)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教案
- 《两只鸟蛋》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