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之一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这道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道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㈠导入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首杜甫写于战乱时期的诗,《春望》还记得吗?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仿佛使我看见了诗人在八年的安史战乱中,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感时与恨别交织着满腔愁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当他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诗人惊喜若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1、出示课题(指名读,解题)
2、齐读课题(课题读得真好,我相信这首诗你们一定能学好,读好)
㈡初读,了解大意
1、正确朗读诗
①在预习时老师要求同学们能正确朗读这首诗,做到了吗?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②生评价。
③指导读“妻子(zǐ)”生读,师读,比较
④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2、在诗句中理解词语
①读中体会
(忽传、初闻、涕泪、却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师生讨论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板书:喜欲狂
㈢细读,品诗
1、过渡:是的,忽传的佳音,使诗人惊喜欲狂,情绪也在不断的变化,诗中诗人有哪些表现,哪些诗句,哪些词能让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怎样才能在诗中体会到一边读一边闭着眼睛去想像去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2、学生自由体会
3、学生自由表达
4、出示画面,想象最后两句的情境
小结:全诗连用六个地名,因为他始终贯穿着诗人喜悦心情,并不感到丝毫累赘,相反使人读来感到格外真切、真实,诗人爱国、思乡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也是诗人高明之处。
5、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6、指名读
7、背诵(师引背齐背)
㈣联系生活,激情练笔
㈤学一带一
㈥指导课外阅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十年后
- 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 我的舅舅
- 我盼望着这样一个星期天
- 我玩(打)游戏,老妈打(玩)我
- 雨中情
- 给奶奶的一封信
- “暖炉”
- 写给解放军的一封信
- 如果我有一朵七色花
- 她关心我
- 说说我的伤心事
- 我种了一头丝瓜
- 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
- 夏天的公园
- 浅谈放心粮油连锁经营的财务管理
-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 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分析
- 浅谈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地位与强化措施
- 浅议针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国内外的比较
- 浅议我国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初探
- 浅谈加强企业内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 浅谈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财务预算与财务风险规避研究
-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分析
- 激活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问题研究
-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 国库集中收付体系下推行公务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试论公交企业财政补贴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现状及相关建议和对策的探讨
- 《开国大典》词语解释及造句
- 《开国大典》难句讲解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9第三课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第三课时
- 《开国大典》教案学案设计
- 《开国大典》教法建议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 《开国大典》教材相关
- 《七律·长征》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开国大典》词语
- 《开国大典》学法提示和预习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