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感知质疑 以疑促疑 读中悟理——《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一、预习课文 发现问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孔子这样一段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对问题进行探索到欲通未通之际,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来讲,这种状态叫“愤”“悱”。这时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稍加启示引导,就可使学生豁然醒悟。而学生的“愤”“悱”又必须以自主的阅读、思考、探索为基础。因此,应帮助学生养成课前自读课文,画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做到课前“有备而来”。
二、整体感知 初读质疑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学习潜能很巧妙地牵引出来。
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学生课前预习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并提炼出两个重点问题: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这一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带着他们直奔文章的关键处。此环节的设计使以后的教学呈辐射状,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三、以疑促读 交流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在学生渴求了解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并不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改变“被动接受” 的局面,让学生进人积极的读书状态,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在思考中寻找答案。
在自读解疑的基础上,再将学生按同质分成四人小组,进行小组内的漫谈(指不拘形式地就问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使学生读中有思,以想促说。团坐的四人小组既体现团体合作的精神,又发挥个人才智,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在关键处、学生疑惑处加以点拨。接着请学生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补充拓展,有不清楚的可自由提问,有不同意见也可进行当堂反驳。教师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以疑促读,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学生思维浪花相互激趣、强烈碰撞的信息交换场。
质疑是学生求学的重要途径。在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逐步深人,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因此上课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提问,互相交流。例如,什么叫大显神威?坦克为什么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质疑,无疑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读中悟理 深悟寓意
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思维活动,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如能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那么教学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出发,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
五、积累语言 课外拓展
语文的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本文简洁流畅、用词生动,是指导学生准确用词的范例,可要求学生将生动传神的词语摘抄下来加以积累。
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应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课后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交流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雨点和小雨点
- 我是一只迷你蛛
- 祝妈妈节日快乐
- 我的梦想
- 游动物园
- 游雨花台
- 我的妈妈
- 今天我玩电脑
- 《龟兔赛跑》新传
- 我的小白兔
- 蚂蚁运粮食
- 拿皮球
- 我第一次吃榴莲
- 我做了一个梦
- 看图说话
- 浅谈盖•里奇-宁浩电影摄影角度的比较解析
- 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
- 关于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1)论文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影视广告的发展困境及其未来发展
-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 影视娱乐营销:行业全线利好,本土更占优势
- 人格权部分问题探讨(1)论文
- 家公务员制度与有效政府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四
- 《小小的船》第三组教学设计六
- 《静夜思》教学设计三
-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五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四
- 《小小的船》第四组教学设计一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一
- 《静夜思》教学设计五
- 《静夜思》教学设计四
- 《四季》第一组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一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二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