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案3

《兰亭集序》教案3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0-09-15

《兰亭集序》教案3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有关文言实词

2,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感情变化,明白其原因.

3,理解课文“死生亦大矣”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1,整体上理解“死生亦大矣”的观点.

2,了解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由乐到痛到悲的感情变化,理解“死生亦大矣”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回忆介绍王羲之,介绍兰亭集和修禊日的盛况.背诵课文.

二,正课

(一)

1,师生共同学习阅读提示

找出重点:兰亭集和兰亭集序的关系;本序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范读第一段,学生结合文下注解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集会?

明确:第一句,交待了时间,地点,事由.(注意:会于会稽句为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交待了人物,此句为互文见义.

第三句,交待了集会所在地的景观,(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流激湍:洁净明朗;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生机盎然.)

第四句,文人都有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聚会免不了酒和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们流觞曲水,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畅叙幽情.

第五句,是日天气,天高云淡!

第六句,乘着快意,信步上到兰亭的最高地方.作者仰看,世界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信可乐也,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小结:这段文字,流畅自然,清新明丽,有景有情,是为千古名文.作者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陶醉在高雅的流觞曲水当中,这种的自然的美,这种人文的美,让人很是快乐,因此作者发出了“信可乐也”的话语.

3,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

1,学生根据文下注解,翻译第二段,形成文字,形成一个小文段,有整体上的理解.

2,教学讲解

第一段的感情基调是快乐的,人的心里是这样的,往往乐极生悲,本段的最后一句说“岂不痛哉”,这种痛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请大家思考.

学生试着作答.

教师分析:人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就看着自己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过放纵无羁的生活.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可以的.但是在王羲之的时代,社会乱,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文人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这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不再,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了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了.作者还认识到, “死亡”是如此的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觉到了人生之痛.

这种痛是什么呢?是痛惜,是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痛惜.

3学生理解阅读.

(三)

1,教师疏通第三段,学生对照课文理解.抓住一个“悲”字.

2,作者为什么会悲?找出这句话“固知一死生为妄作”句.

佛教,生命很虚无;可我们不是神人,要珍惜生命,实现自己的抱负.我悲古人,我亦悲后人,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种悲不是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这种千古同悲,更加深刻感人.

(四)小结

作者由兰亭集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是为千古名篇.

(五)作业

1,你的人生观是什么?形成小作文.

2,完成同步训练.

板书设计:

美景,美事 乐

二种人生态度

胜景不常,胜筵不再 痛

死亡的思考

悲后人

后人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迎接校庆的日子里
幸福的家庭
馒头山上放风筝
放风筝
寒假里的一件事
《自作自受》
我珍藏的一张照片
将心比心
第一次登山
竹林“探险”记
虫子的勇气
我是篱笆爸妈是桩
放风筝
抓鸡
过了一把顾客瘾
论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关于有效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价值目标
关于职校教师价值取向之我见
浅论反思:当代教师的价值诉求
浅谈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个体价值与策略
浅谈对加强青年教师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论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精神
关于高校教师入职教育价值分析
关于教师职业价值新探
浅谈职业学校教师成长的价值取向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忠孝雅诚”
关于师资管理中维持教师主体心理平衡的因素分析
关于提升教师教学总结的价值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谈教师人格的作用与价值
抓“只好”教《晏子使楚》
《打电话》片段教学
赔茶壶
《再见了,亲人》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半截蜡烛》结构分析
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撷英
《打电话》好词好句
《半截蜡烛》续篇
《半截蜡烛》写作特色
《半截蜡烛》语意理解
《打电话》教学杂谈
《晏子使楚》中的“笑”
《半截蜡烛》课文题解
读《半截蜡烛》有感
 读《半截蜡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