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5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 缕 芳 吁 耍 训 斥 脾 罕 藤 愈 凌 秉 飕 撩 梳
衰 绢 侨 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 )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小小的我
- 我的爸爸
- 我的表弟
- 我的妈妈
- 一个喜爱车的我
- 书迷爸爸
- 我的爷爷
- 我的弟弟
- 万能爸爸
- 我学会了滑冰车
- 表叔
- 爸爸生气的时候
- 给哥哥的一封信
- 我的名字
- 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
- 论校园视音频教材数字化的意义及环境构建
- 谈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 号心理健康之脉 架素质教育之桥
- 台湾学校德育改革新进展
- 关于德育课的几点想法
- 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初探*
- 德育应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
- 爱心教育中也需要惩罚
- 我国私立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 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 浅论“办学特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 加强创业教育 拓展高职学生的发展空间
- 爱之桥──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老人与海鸥》近义词反义词
- 海港清洁工──海鸥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老人与海鸥》教学案例
-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 “海鸥老人”塑像铭刻人鸥深情
- 海鸥是人类的朋友
- 《老人与海鸥》教学杂谈
-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 《老人与海鸥》教学点滴
- 《老人与海鸥》相关链接
- 《老人与海鸥》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