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23*毛主席在花山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蛾眉道上》有感
- 新龟兔赛跑
- 我读书我快乐
- 最无私的友谊读朋友有感
- 海的女儿
- 生命与希望的赞歌——读《最后一片叶子》有感
- 日记一篇
- 金鱼
- 读《再寄小读者》有感
- 《冲出亚马逊》的观后感
- 祭扫烈士墓
- 蜜蜂和蚂蚁
- 生活的镜子读后感找回自尊
- 怎样做一个开心的队干
- 读《大学生与战士有感》
-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林农合作组织收入分析
- 从杀戏与戏杀看刑场与戏场的异质同构性
- “边政”何以成“学”
- 造林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 不可言说的原质:斯拉沃热齐泽克关键词研究
- “追求思想和创造思想”之佳作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安徒生童话与周作人童话学研究
- 探索社会风险提炼本土理论
- 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之民事责任探究
- 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职业认同及城镇适应性
- 权利贫困视角下农民群体维权困境及出路
- 论国有林权改革持续发展能力
- 中国城镇化与征地困局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相关知识
- 《匆匆》教学实录
- 《匆匆》片断赏析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实录
- 《匆匆》问题探讨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实录
- 《匆匆》片断赏析
- 《匆匆》教学设计
- 《匆匆》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