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23*毛主席在花山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母亲节
- 我家有个懒婆娘
- 爱,是不会让你辛苦
- 我的读书生活
- 魔界秘使之风云四起
- 铁杆格格迷
- 心灵最美丽
- 老爸的功夫
- 难忘的小学生活
- 魔鬼老师
- 我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 哦!我的精华!
- 一次最快乐的旅游
- 爱心“教主”
- 使我敬佩的清洁工
- 浅谈职业中学语文美感教育
- 试析技校英语课堂“活”起来
- 编制“中国物权法学者建议稿”的几点考虑
- 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1)论文
- 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1)论文
- 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论
- 作品角色的知识产权保护
- 促进玉溪创汇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论文
-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式教学
- 试析外语学习者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
- 有关我国违约责任归责原则问题的几点思考
- 试论二语习得理论对日语语法教学的认识
-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发展战略研究(1)论文
-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
-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论文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白杨》预习解析
- 苗鸿爱老师教《白杨》关键词句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借物喻人学《白杨》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炼意以正确为原则--《草原》教材解读
- 黑衣服──“白点”──小洞──《刷子李》教学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