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23*毛主席在花山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下雪了
-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
- 寒假趣事
- My Mother(我的妈妈)
- 我爸爸
- 安全小论文
- 母亲的爱
- 那尊石像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my sister(我的姐妹)
- 登山
- 过生日
- 爬天平山
- 一次难忘的春游
- 对我国农民工保障问题的再认识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制度改革
- 集体土地制:中国乡村工业和渐进转轨的根源
-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 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 推进江西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思考
- 关于公选、直选乡镇领导干部与党的领导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 关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的思考
- 对乡镇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 1950年代初期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实征考察
-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
- 中国学术界30
- 浅谈乡镇条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
- 《回声》突破难点
- 《回声》课文提示
- 《回声》课堂实录及反思
- 航天时代的序幕──科学探测
- 谁是第一位登月人
- 演示小实验,突破“回声”难点──《回声》教学谈
- 《回声》课堂实录与点评
- 月球概况
- 《回声》教学实录
- 《回声》学习要点
- 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 什么叫天空和太空
- 《回声》要点指路
- 航空、航天、宇航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