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6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习本课7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
教学媒体:投影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7个生字。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 导入激情:
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3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 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
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检查自学:
1) 读生字,正音。
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
4.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
5. 汇报交流情况:
被捕前:
(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
(“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
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
被捕时:
(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
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
被捕后:
(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
(“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
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
5. 总结全文。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3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
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
6. 课外延伸
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
附板书:
13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六课,你有什么体会?指名回答。(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忠于革命,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精读课文,体会本课的写作方法。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分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老师进行点拨。(这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
6、进一步深化:课文里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你能举些例子,并说说体会吗?
7、课外延伸交流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辈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
8、总结全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黑暗中的生命
- 我有一个好朋友
- 奥运随感
- 我们心中美丽的奥运会
- 友谊风波
- 小天使
- 我的好朋友“周玮”
- 《画蛇添足》读后感
- 超越梦想一起飞
- 读《万年牢》后感
- 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 读《精灵鼠小弟》有感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喜迎奥运
- 我心中的奥运
- 小学二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 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文科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1年第二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2011年3月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教师岗位技能大练兵个人计划
- 高三上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汉语言班委工作计划
- 教师个人进修计划
- 教师自培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五年级班级工作计划
- 大学三年级新学期班级工作计划
-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计划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
- 2011年下学期小班班级工作计划
- 2011年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民商法学(1)论文
-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民商法的创新(1)论文
-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1)论文
- 谈我国民商法对人权的保护(1)论文
-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 试论民商法与经济法之合作前景(1)论文
- 试论《春风》塑造的别样林斤澜
- 试析法国商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1)论文
- 孤独的精魂—《雪》解读
- 浅谈“阶级”:研究蒋光慈作品的一个关键词
- 浅谈劳伦斯的救世主情结
- 浅析《伤逝》中的爱情
- 关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 论民商法诚信原则之法理特征(1)论文
- 浅谈灵感是文学创作的内驱力
- 《凡卡》写法提示
- 今天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凡卡》中心思想
- 《凡卡》例题解析
- 《凡卡》词语解释
- 《凡卡》词语造句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写训练
- “薄”的 bó、báo 二音如何区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谈
- 《凡卡》近义词反义词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体会
- 《凡卡》写作特点
- 《凡卡》佳句赏析
- 《凡卡》课文题解
- 《凡卡》教材分析
- 《凡卡》课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