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鲁滨逊漂流记》名著导读设计
【文本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小说最主要的价值是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人,可能经历很多次战争,但与寂寞作战是最锻炼人的,鲁滨逊凭借勇敢与智慧独立生活,最后成为一个传说、传奇。小说以主人公精彩离奇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怯弱与悲观。
【教学目标】
⒈了解作家常识及本部作品的创作背景
⒉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在熟悉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小说精彩的故事情节及与之相关的人物,如鲁滨逊“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烧制陶器”等等。
⒊初步运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法,评点“鲁滨逊”这一形象。
⒋引导学生感悟名著蕴含的哲理完成读书心得。
【教学过程】
一、简介笛福生平
有人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作个简要的了解。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在快年届六十时,笛福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已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已丰富的想像力进行文学加工,创作了这部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传记体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为自已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促使他数月后便推出了该书的续集,并在短短五年内一鼓作气写出《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好几部小说。
二、品析小说选段“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贷方金额’方面”,即“荒岛余生”。
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再次研读选文。
1用一句话归纳本节内容。
2本文描写鲁滨逊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
3说说被困荒岛之初,主人公在“生存”与“毁灭”的抉择面前处于怎样一种心境?他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4如果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也许就没有了鲁滨逊这样的神话了。那么,鲁滨逊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么样的结论。
三、选文延伸
鲁滨逊是一个铮铮硬汉,对他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那么,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力气,使荒岛的生活一天天好转?欲知详情,请大家去阅读小说原著《鲁滨逊漂流记》。
四、作业
名著欣赏记录卡
学生姓名 班级
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
1、读物名称 字数
作者 读物类别:□中国 □外国
2、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
3、这部名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是:
4、欣赏这部名著,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五、交流:说一说,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断或语句。
六、评一评: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一)鲁滨逊形象。提示: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相关故事情节来说。
(二)“星期五”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小结
本部小说最主要的价值是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性格。人,可能经历很多次战争,但与寂寞作战是最锻炼人的,鲁滨逊凭借勇敢与智慧独立生活,最后成为一个传说、传奇。作者在叙述时处处采用朴质和严肃的态度,别具慧心地向读者表达了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至今还没有失去,而且永不会失去它的光彩的原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粗心的老爸
- 好朋友
- 馋嘴的弟弟
- 我爸爸
- 我的妈妈
- 读《负荆请罪》有感
- 粗心的奶奶
- 我们班的高个子
- 白云
- 我的弟弟
-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 外公的母校
- 哥哥的生日
- 我的爸爸
- 助人为乐的同学
- xx镇上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自查总结
- 餐饮公司争优创先工作总结
- 电业局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 卫生局年度上半年工作小结
- 国土资源局上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 市五一黄金周工作总结|五一工作总结
- 阳光心语行动试点校工作方案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餐饮业工作总结
- XX年常州市教育工作总结
- XX年常州市教育局工作总结
-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 企业文化建设总结
- “五一” 旅游黄金周工作总结
- 小区物业管理处年度工作总结
- 我国财政风险研究
- 也论会计政策
- 试论哲学的层次结构——兼涉几个相关问题
- 得忘之间:语言、形象、意境
- 《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评介
- 农村信用社如何参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 试论创新的根本
- 论日本人“中国观”的历史变迁
- 论教育财政的三级本质
- 试论科研经费的管理
- 农户间借贷信任影响因素研究
- 民间资本的开发机理与风险控制
- 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财政支出政策选择
- 历史哲学:深化社会发展哲学研究的新视角
- 焦作经验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案例及评析
- 《我们的民族小学》案例反思
- 想象的翅膀在长大──《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断赏析
- 利用有效方法 诱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课后思──《我们的民族小学》
- 《我们的民族小学》案例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段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
-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杂谈
- 换一种问法──《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