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30
《中华少年》课文简说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全诗共8个小节。第1节以壮丽广袤的神州大地做背景引出中华少年的飒爽英姿,这是全诗的总起。从结构上来说是先分后总,“雪莲”喻指纯洁,“海燕”喻指勇敢乐观,“雏鹰”喻指抱负远大,“山丹丹”喻指热烈顽强,末句小结中华少年是“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第2、3、4节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展开:第2节是写祖国锦绣的山川哺育了中华少年;第3小节写祖国悠久的文化滋润着中华少年;第4节是写祖国特有的民族传统风俗滋养了中华少年。这三个小节结构上都是先分后总。第5节是回顾中华母亲的艰难历程,晓喻中华少年应该继承先辈的志愿。第6、7节是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第8节是全诗的总结。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另外,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意象的选择极具匠心,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民族历史的苦难以及中华少年的铿锵宣告,都被作者巧妙地物化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形象,通过这些意象凝聚诗人独特感受,使情感具体化。
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朗诵,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诵,还可以是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我生命中的太阳
- 眼中的老师
- 冬天的雪
- 春天的声音
- 快乐的事
- 班级趣事
- 生活因挫折更精彩
- 美丽的夜空
- 我的母亲
- 当爷爷不在我身边
- 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
- 秋天
- 星星
- 一件小事
- 妈妈
- 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
- “有序参与”与中国农民权益保障
-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 不对等契约与地权改革
- 关于农民减负的深层次问题
- 广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
- 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
- 小城镇发展与农村现代化
- 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作用的反思
- 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民的生态权
- 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 农民的出路就是消灭农村,没有农村的农业更先进!
- 《父亲和鸟》词义辨析
- 《父亲和鸟》素质教育新学案
- 无言的爱
- 《父亲和鸟》近义词反义词
- 《父亲和鸟》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父亲和鸟》好词好句好段
- 他献出了“幸福鸟”
- 燕子为什么要南飞过冬
- 《父亲和鸟》词语解释
- 鸟类的保护色
- 《父亲和鸟》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不会飞的鸟
- 鸟类的“假牙”
- 一家人捧雏燕急追南飞燕
- 为树木播种的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