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6
以词带句,以句带篇──巧用课后练习复习导入
【案例】
《小鹿的玫瑰花》第2课时开始的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的生字词语朋友,现在你还认得它们吗?
(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渐渐地静静地一瘸一拐地惋惜地)
生:兴致勃勃地朗读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读。
生:渐渐地(语速读得很慢)
师:你读得这么慢,看来你理解词语了。真了不起!
生:静静地
师:是啊!多安静啊!你把词语读活了!
……
师:读会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读好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吗?
出示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有了对词语的回顾朗读理解,生把句子读得有声有色。
师:现在这些句子一转身,跑到课文中去了,有没有信心把我们上节课学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读好?
生:(信心百倍)有!
师生美美地读课文的1~3自然段。
(随后自然地走进对4~8自然段的研读中)
【反思】
这是人教版二年级课文的复习导入片段。我们注意到,在平常的复习导入环节中,不少教师会选择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随后再进入新的内容的学习。但我们也发现,这样一来,会使其只停留于对生字词语读音的复习上,而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文本整体的把握。
在《小鹿的玫瑰花》第二课时中,教师摒弃了单一读词语的模式,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在指导学生读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师通过评价语既指导学生理解了词语又指导了他们对词语的朗读,使学生明白原来词语也是极富灵性的,于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语。
接着,教师以词带句,将“我会读”中的句子出示在学生面前,有了前面词语朗读的铺垫,学生把句子读得有声有色。巧妙的是,这些句子又自然地将上节课学到的生字包括在内了。这也就避免了只读生字的单调环节,真正做到了《课标》中所指出的对低年级学生要“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的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目标。
然后,以句带篇,在对第一至三段的朗读中,学生们仿佛又一次感受到了小鹿种玫瑰时的渴盼、摔伤时的难过及看不到玫瑰时的失望,将上节课所学的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理解鹿弟弟为玫瑰白栽惋惜作好了铺垫,此举可谓是一举多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西瓜
- 滴水观音
- 仙人球
- 樱桃树
- 迎春花
- 荷花
- 荷花
- 荷花
- 苹果
- 橘子红了
- 樱花
- 小树苗
- 我的水彩笔
- 西瓜
- 睡莲
- 美学家音乐美学想法透析
- 实现高中美术教育审美价值的路径
-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谈初中生物课的概念教学
-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 在实践本体论基础上建构当代美学
- 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生物学科绘图类习题求解的错误的原因分析
-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二)
- HPS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策略
- 美学引导下的审美教导综述
-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 信息化教学模式评价思考
- 学术期刊的美学释解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杂谈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