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天都峰游记(吴克朗)
在以后的行程里,为公平合理起见,我们确定了三人每人轮着做一次决定,一人提出,一人附和同意即可决定的了,这真有趣,这事和做法或可能闻所未闻的。
黄山雄踞在华东安徽省长江以南。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154平方公里,素有五百里黄山之称。黄山自然景色集国内众多名山风光美之大成,如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峨眉山之清凉,黄山兼而有之,山中群峰陡峭险峻,挺秀呈奇,海拨1800多米以上的天都峰、莲花峰和光明顶为黄山三大主峰,高耸云天,1864米的莲花峰为黄山最高峰,周围有72峰错落有致,形成层次丰富,波云诡谲的峰海。
上黄山有几条路和方法的;一是坐缆车,最省时省力,40元一人,从云谷寺到飞鹅岭,全程十多分钟即到。二是步行上山去,南线即前山可从黄山大门──白庞桥──慈光阁──半山寺──鲫鱼背──一线天──天都峰,东线从云谷寺──喜鹊登梅──黑虎松──始信峰。两线一般都要花两个多小时才能上到去。我们第一次上黄山则放弃导游,不坐缆车从南线由慈光阁这线上去,目标是登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次高峰,级很陡,路很险,有一段梯级最窄处只20公分,一人还要侧身才能过,但偏最多人登这个峰,也许是慕名而来吧。我从小学课外读物推介的书本上看过一篇作文,就是叫《登天都峰》作文描绘了那小主人公登天都峰的经过和产生的感悟而使他的思想和意志力得以升华。我背着逾十斤重的器材和吃物用品,融在成百上千的登山者中,见有男女老幼,一样是逐级逐步往上爬。而我,并不比他们差,多困难,多辛苦,自己都一定要战胜它,不能输给一个老者,弱者或小孩,望着他们,见到无数的挑夫,真是有点励志,使我浑身是劲,超越了无数的人。到了鲫鱼背,这里挤满了排队过鱼背的人流,鲫鱼背这名也起得太贴切了,一米多一点宽的背上,两边虽有铁链,但也给一些胆子少一点的游人给吓唬住了,有些畏缩不前,有些闭上眼扶着铁链小心慢行。这长二三十米的背上两边深不可测,终年云雾翻滚,不看尤可,一看是有点心寒的。
因人多,我们三人走散了,事先没约定该怎样行动,上到天都峰顶也没能会合在一起,我坐在天都峰顶刻有“登峰造极”,周围铁链栓满了连心锁的石板上,风很大,天很蓝,白云飘飘,我环视四周,极目远眺,黄山景色尽入眼底,在此真正领略到黄山的“四绝”。黄山的“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黄山的松扎根于悬崖绝壁之上,虬枝盘曲,苍翠奇特,如人如物。著名的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黑虎松、卧龙松、梦笔生花等都是黄山奇松的代表。黄山的峭壁、石林、石柱等构成了奇怪独特的地貌,许多怪石酷似大自然的人物,禽兽,形成一些唯肖唯妙的景致如:仙人指路、观音渡海、丞相观棋、猴子观海、松鼠跳天都、金鸡叫天门等富于神话色彩的景象。第三绝是云海,一年有200多天烟云缥缈,变化无穷,蔚为壮观,故又称“黄海”。玉屏楼、北海清凉台、白鹅岭、排云亭、光明顶这五处是看云海的好去处。黄山的温泉又叫“汤泉”、“朱砂泉”它终年喷涌,温洁明净,可饮可浴。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远望群峰,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望那近乎垂直的百步云梯,穿得五颜六色的游人无数,煞是好看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秋色真美呀!
- 硬币
- 美丽的石油城
- “十一”长假摘葡萄
- 童年回忆
- 石竹花
- 美丽的中国结
- 下棋
- 那一次我很快乐
- 春节
- 我最难受的一件事
- 看风筝
- 可爱的小白兔
- 爸爸我对你说
- 我的e家
- 论我国现代公司法人治理“三权分立
- 对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制度的认识和反思经济法论文(1)
- 论银行抵押贷款业务中的财团抵押权经济法论文(1)
- 重塑公司治理制度的法治基础经济法论文(1)
- 试论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经济法论文(1)
- 公用企业垄断经营的正当化依据及其质疑经济法论文(1)
- 破产法中控制企业从属求偿原则初探经济法论文(1)
-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银行风险监管经济法论文(1)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经济法论文(1)
- 试论不安抗辩权在供用电合同履行中之运用经济法论文(1)
- 健全我国公司并购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建议经济法论文(1)
- 我国信贷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对策经济法论文(1)
- 混业经营模式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 契约精神与中国税法之现代化经济法论文(1)
- 论现行私营企业法律制度的立法缺陷经济法论文(1)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七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四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五
-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 《看电视》教学设计之二
- 《看电视》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之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三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二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 《胖乎乎的小手》
-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