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4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代人伤心,为人垂泪。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此种写法。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然而。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虽有良辰胜景。也无心流连。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关键词语是“柳色”。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

白居易《对酒》诗:“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可见此诗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因为这首诗说出每个出关、送行人的内心感情,得到许多人的强烈共鸣,成为广泛传唱的出塞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牡丹图
拔河比赛
拔河比赛
古代发石机的秘密
人生
读之感
绿豆发芽需要阳光吗?
我也有爱心
废墟中的孩子
参加婚礼,其乐无穷
拔河比赛
植物的向光性
拔河比赛
我是一只毛毛虫
关于摩擦能量的回收
破产免责制度沿革论(2)司法制度论文(1)
破产免责制度沿革论(3)司法制度论文(1)
中国律师应打造信用品牌司法制度论文(1)
论司法公正与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司法制度论文(1)
中国社会团体法律环境与民法法人制度立法
举证责任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司法制度论文(1)
西方法治概念对印度的影响(3)司法制度论文(1)
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司法制度论文(1)
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2)司法制度论文(1)
关于劳动教养对象范围的探讨司法制度论文(1)
证据保全公证程序问题研究司法制度论文(1)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2)司法制度论文(1)
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司法制度论文(1)
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法律制度(4)司法制度论文(1)
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法规制司法制度论文(1)
《落花生》教学设计3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落花生》词句解析
《落花生》教学设计7第二课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3
《落花生》教学建议
《落花生》教学设计1
《落花生》教学设计4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珍珠鸟》课文简说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落花生》教学设计7第一课时
《珍珠鸟》词句解析
《落花生》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