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4
在读中思索 在悟中升华──《生命生命》第二轮公开课教学反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是一篇对生命的颂歌。
再教本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本组课文中的《触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两篇文章,已经有了对生命的一些认识。源于对《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面对”和《永生的眼睛》一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感悟,因此教学本课采用“听──寻──悟──背”四个板块,以达到“在读中思索,在悟中升华”的效果,从而完成对本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目标拟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标2和目标3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生命有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贯穿语文教学“读”的功能:
俗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初读,感知文章三个事例;寻读,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读,结合句子谈理解、谈感受;背读,积累好词佳句作储备。整节课,书声朗朗,读味十足。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无论是自读自悟,还是小组合作,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导演,主要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作“圈点批注法”“小组合作探究”“规定答题句式”等方式,对学生学习和语言的训练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尽管本节课有值得高兴之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表现为:
1、教师有些地方的启发不到位,导致学生“知而无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思维。
2、教师因局限于备课时的框架,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硬把学生往即定的步骤上拉,使得某些问题探讨得不够深入。
3、教学辅助手段准备不到位,未能给学生以视觉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有“贴标签”之嫌。
虽然教无定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以上问题,准备从这几方面入手:
1、备课时除了备教材,还应备学生,并且尽可能设想课堂上会出现的状况。
2、考虑学生的实际,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可以“跳起来摘桃子”,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
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我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尽最大能力弥补“教学这一门有遗憾的艺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烦恼的一次主题班队会
- 一场精彩的篮球赛
- 悲惨的一幕
- 星期天“绝食”
- 梦想成真
- 成长回眸
- 那个“小地雷”教训了我
- “哈利迷”
- 止痛药灵吗?
- 今天我当家
- 升国旗
- 童年趣事
- 我最喜欢的电脑游戏——大富翁
- 第一次做饭
- 我家的星期天
- 现代技术陶瓷的3主要领域及应用
- 中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与建议
- 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发达国家的开发动态
- 膜结构的加工制作与施工技术概述
- 多层纤维内增强聚氯乙烯防水卷材的研究
- 稀土催化材料种类用途及其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
- 浅析浪涌保护器在智能小区的应用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及摩擦磨损研究
- 2005—2007燃料电池标准化发展规划及制定的重点项目
- 串连蓄电池组的均充技术研究
- 磁性液体及其制造工艺
- 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产能生物技术
- 常温涂塑钢管制造工艺研究
- 影响聚乙烯市场相关因素分析
- 纳米材料研究的现状
- 感受“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 凤头──《草船借箭》的导入
- 要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疑──《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预设与生成的距离有多远──《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感受诸葛亮的“笑”──《草船借箭》教学案例
- “笑”字露英雄本色──《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阅读中的计算──《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一箭三雕──《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变式朗读 读中感悟──《草船借箭》片断赏析
-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
- 大巧若拙因材施教──《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 神机妙算,以智取胜──《草船借箭》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