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钓鱼的启示》片断赏析
听了贺成金老师的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适时恰当的点拨和与学生达成的那份默契,能够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读书中完成学习任务。贺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从课题入手,抓住文中人物的心理,置身其中,感悟文章内容,教学过程非常流畅。
齐读课题。
师:“启示”怎么理解?
生:启发。
师:有什么问题?
生:钓鱼有什么启示?
(教师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学习。)
师: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
生大声读。
师:我被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陶醉啦。拿起笔来把“钓鱼的启示”画出来。
生画,师指名读画的句子。
师读“钓鱼的启示”有什么问题呢?
生:“钓鱼”怎么样得到启示的?
(再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生读文。
师: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
(扫清学习的障碍。)
生:涟漪?
师:读句子。
生读:波纹。
师:一圈圈什么意思?
生:很小很小的波纹。
师:还是彩色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美。
师:谁来读读。
(教师把理解词语和指导感情朗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了教师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师:钓过鱼吗?心情怎样?
生:高兴。
练读课文,指名读。
(想读哪句读哪句。)
(给学生选择的权力,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生读,师:我听他有几句读的很好。啊──鲈鱼。你读时是什么心情?
生:惊奇,高兴。
师:惊喜,连起来,你再读读。
点评: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以生教生,有说服力。
生读第二处。
师:我发现了一处错误,可以这么读吗?
生各抒己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达成共识,可以。
师:拿起笔来,改过来,改成感叹号。
(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读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是学生明白课本上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利于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培养。)
师:过了好长时间,联系上下文,过了多长时间?等那么长时间心情如何?
生:着急。
生在读,怀着钓鱼的心情读一下这一段。
师:钓上大鲈鱼我们心情如何?当父亲一定让你放回湖中,你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默读4~9自然段,体会孩子当时的心情。
师:孩子此时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沮丧。
生:难过。
生:急切。
生:伤心。
生:……
师:“沮丧”一词准确的写出了孩子的心情。
(这样处理既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情,有轻松地理解了“沮丧”这个词的意思,一举两得。)
同位合作,读父亲和孩子的对话。指名读。
师:孩子的要读得怎么样?
生:急切。读着读着好像要哭啦。
师:就在这时候,到处……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生;没人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钓到的,我们把它带回家吧,求求你啦。
师:乞求。
生:……
(与空白处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孩子的心情。)
师:等了那么长时间,只差两个小时,有没人看到,有那么多的理由,父亲为什么非要我把鲈鱼放回去呢?拿起笔来,到课文中去找找,谈谈你的理由。
生读,找。
生:还有两个小时。
(违反规定)
生:父亲为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师:孩子还可能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
生:金钱。
生……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诱惑人的“鱼”,理解会更深刻。)
指导读父亲的话。配乐读父子对话。
……
齐读父亲的话,牢记。
师:我想对同学们说: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你们一定要抵得住诱惑,做个诚实的孩子。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总评:整堂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水到渠成的感觉,显得非常流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猴学本领
- 干家务
- 着火了
- 我喜欢的水果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聪明的小猫
-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 爱护小鸟
- 一次开心的值日
- 可爱的小蝌蚪
- 森林小卫士
- 题目:学滑板
- 如果我有翅膀
- 学雷锋活动
- 我学会了炒蛋炒饭
- 浅谈卫生服务营销运用于医院健康教育中的意义
- 谈我国油画艺术的境遇和选择策略
- 上海中药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思考
- 论高校动漫教学中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应用
- 关于传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再认识
- 谈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误区
- 权力失衡下医药营销渠道冲突形式与化解
- 谈道教与国人审美趣味
-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 我国图书市场状况及营销策略
- 浅析成品油销售之道
- 谈视代社会主义对传偏社会主义钓创新及其发展
- 企业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 中国乳业不同的营销策略
- 论企业在国内的营销战略及实施方案
- 《美丽的小路》教学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二
-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
- 《爷爷和小树》教学二
- 《爷爷和小树》教学一
- 《画》教学
- 《四季》一
- 《小壁虎借尾巴》二
- 《四季》二
- 《画》二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二
- 《棉花姑娘》二
- 《棉花姑娘》一
- 《四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