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媒体设计思路】
依托电教媒体教学,充分体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借助媒体集“声,色,画”于一体,烘托渲染,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与作者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⑵ 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体会,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遭八国联军损毁后的惨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
2、收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情景创设法,读中感悟法等。
【教学流程】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板书:
圆明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带同学们去游玩圆明园”为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处于积极兴奋状态。
二、美景再现,感悟体会
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谈谈感受。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
⑴ 如果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谈感受:
课件展示,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⑵ 如果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谈感受:
这一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引导学生读得慢些,想象圆明园是何等的宏伟。让学生展开想象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美景。
⑶ 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
2、同学们自由读书找一找找出文章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边读边勾画,批注。
(3句话。)
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要善于抓住要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圆明园。引导学生概括,师给与评价。
3、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
(师生齐读。)
4、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它至高的荣誉,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欣赏这一世界的伟大奇迹吧!
(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录像。)
5、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语气来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吧。
在教学圆明园昔日美景部分时,做到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新课标倡导的自助学习方式得以有效落实。媒体的使用,使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升华。
三、面对现实,激发情感
1、老师引语:
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读一读课题。
2、读了课题,学生提出疑惑。
3、师引语: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4、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 先分别请同学读课文,谈感受。
⑵ 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⑶ 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⑷ 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同学们,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 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1860年10月6日──读。
(生齐读。)
5、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
(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
6、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把它写在纸上的任何一个空白地方,把它写到你的心上。
(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交流。)(课件出示)
教师以情激情,学生才能以读悟情,在此引导学生把对侵略者的“愤怒仇恨”表现在表情上,表达到语言上,做到以读悟情。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把火烧毁了什么?”使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情感,新课标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7、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什么:
(引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激发学生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激发情感,表达心声
师引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英法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舰队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的枪弹,炮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满清政府在中国人发明的纸上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我想每一个中国人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对自己,对别人。把此时此刻要说的话写下来。
同学们,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
(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
1、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
2、生交流感受。
每个学生心里都充盈着创作的激情,蕴积着表现的欲望,涌动着纯真的想法,为此我为他们创设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知识拓展,自由讨论
课下小组讨论:圆明园该不该重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汉堡包
- 假如我会飞
- 干家务
- 塞北的天,娃娃的脸
- 仿写《荷叶圆圆》
- 去香港
- 假如我会飞
- 我
- 老爷生病了
- 我的难题
- 摔了一脚
- 美丽的秋天
- 爱护花草
- 我长大了
-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
- 关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探折
-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 浅议内蒙古自治区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 浅谈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研究
- 浅谈常态化多媒体教学的若干思考
- 关于网上学习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 论就业市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什的几点思考
- 校园金融信息化与高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 学习历程档案与生涯辅导——以生涯辅导功能化为路径
- 探究我国体育理论在建设中的任务
- 浅析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 浅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 论重视“两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哲学思辩的运用
- 课堂: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点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
- 《比尾巴》教学设计二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二
- 《乌鸦喝水》设计三
- 《打电话》片断赏析
- 《爷爷和小树》一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一
- 《比尾巴》教学设计一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兰兰过桥》教学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设计二
- 《王二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