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2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听了邓爱静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情形,觉得自己在语文工具性方面的教学做得实在不够。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一连用了四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听邓老师讲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时,邓老师没有停留在学生的语气的指导上,她还指导学生:“巨人在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有什么神态、动作?”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细致、到位,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想想自己当时讲到此处,如果我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就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就体现得明显、到位,语文的工具性将得到体现了。
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如果当时上课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只顾得让学生感悟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了,忽略了对表达方式的学习。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如果真是这样,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Our School(我们学校)
- I love Spring Festival(我爱春节)
- My father(我的爸爸)
- This is my school
- My English teacher
- My favourite person
- A Trip一次旅行
- 年级英语作文 旅游 Traveling
- 春节放鞭炮
- My hobby我的爱好
- A letter to my pen pal
- We have only one world
- 我的书包 My Backpack
- My bedroom(我的卧室 )
- 我的一天My Day
-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 公理世界观及其自我瓦解
- 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线对沿线不同人群噪声影响调查
- 际协议自我实施的机理分析: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
-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
- 中国式政治制度的一种新构想
- 政治伦理启蒙,是中国启蒙的主潮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经济学思考
-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基坑围护设计优化
-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风险远程监控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 轨道交通线路使用费制度比较研究
-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社会经济效益估算分析
- 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研究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 关于北京轨道交通设置穿城对角线路的构想
- 《桥》重难点分析
- 《桥》重点字词的意思
-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 《桥》整体阅读感知
- 《桥》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桥》重点字词梳理
- 《桥》考点练兵(二)
-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桥》老师语录
- 《梦想的力量》老师语录
- 《金色的鱼钩》写作指导
- 《桥》考点练兵(一)
- 《桥》重点问题探究
- 《桥》同步作文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