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2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听了邓爱静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的情形,觉得自己在语文工具性方面的教学做得实在不够。
“感悟语言文字的情感”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是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课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当作“友”来写,但是,在表达上各有特点。很遗憾,我没有让学生完整地、对比地感受这种特点,在感受语言文字情感的基础上渗透进“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渗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说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作者对老桥的倾诉: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唯有你依然如旧。这段中一连用了四个”你”,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转换了观察的角度,改为第三人称叙述,林中的“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在进行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老桥是我的老朋友,树林是我的什么呢?”听邓老师讲课时,指导学生朗读时,邓老师没有停留在学生的语气的指导上,她还指导学生:“巨人在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有什么神态、动作?”指导学生朗读这样细致、到位,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想想自己当时讲到此处,如果我再追问一句:“作者还是像对老桥那样倾诉吗?”学生可能就能体会到表达上的不同。这节课的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就体现得明显、到位,语文的工具性将得到体现了。
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了
“鸟儿、露珠、树”
对作者的知心话后,我可以这样导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关键的一问,可惜,我给忘了。如果当时上课时,我能体现这一环节,相信学生对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会更深刻。可惜当时上课时,我只顾得让学生感悟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情了,忽略了对表达方式的学习。
第5自然段的问候语,是作者与山里的一切融为一体后与山中朋友心与心的交流:“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清凉的山泉,”体现了作者对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是山泉对作者的情,作者不仅直接对山泉说话,连山泉对作者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情到深处才有这样的体验啊!
如果说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达是:“我”对“桥”,那么第4自然段却换了个角度,是:“树林”对“我”,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从“我”对“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从“山中的一切朋友”对“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学时,抓住其中的一句,让学生感悟这其中“情”的倾诉对象之别,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表达上会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如果再上这一课,我会以“情”这条主线设计教学,把体验文章的情感与学习文章的表达更完美的结合起来,实现语文教学的水乳融。走出门是“好心情”;见到老桥是对老桥的“敬重、赞美之情”;走进树林是“鸟儿、露珠、树”对“我”的亲密无间之情;与“山中万物”是“互诉心声”。
如果真是这样,语文课不真的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了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有趣的实验—纸杯烧水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 第一次办黑板报
- 小鸟的新家
- 我的爸爸
- 一双高跟鞋
- 一堂英语课
- 爸爸“欺负”我
- 门长
- 消灭作业怪兽
- 小花猪是个唱歌小明星
- 帽子
- 打雪仗
- 欢庆
- 我爱我的老师
- 2011年性别比专项治理文案
- 招商引资十二五规划
- 2011年度脱盲考试计划
- 2011年学校安全月宣传教育活动计划
- 2011年小学迎六一庆祝活动组织方案
- 中学舞蹈队训练计划
- 乡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 工会工作实施意见
- 2011年端午节活动策划
- 军训心得作文高中
- 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指导意见
- “五好”党支部创建方案
-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实施意见
- 大学“五好”党支部创建方案
- 学前班教育工作计划
-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特征、结构与实现机制(1)
- 瑞典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启示(1)
- 试论网络经济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及应对(1)
- 事项会计理论的现实选择与理性思考(1)
- 关于预防审计人员职务犯罪的思考(1)
- 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1)
-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1)
-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1)
- 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的关系(1)
- 会计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1)
-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作用
-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动态多元化设置构想(1)
- 刍议“返利”的会计处理(1)
- 关于环境负债的对策和办法(1)
- 浅析农业类企业资源性资产会计处理(1)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法新探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看雪》教学谈
-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一
- 《看雪》教学设计之一
- 《北京》综合资料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三
- 《植物妈妈有办法》综合资料
- 《北京》教学设计之三
- 《北京》教学设计之二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之二
- 《看雪》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