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31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故事性较强,其语言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浦老师这一课,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寓教其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以“谎言”为切入点,走进课文
浦老师从“谎言”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思路上了解文章的顺序。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很熟悉的《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先从正面认识做人要诚实。就在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好奇之时,浦老师话锋一转,引出谎言:有时谎言非但不会带来责备,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相信浦老师的这一番话,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产生疑问。浦老师就是利用这一及时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己去寻找这个谎言。由谎言引到那匹马,再由那匹马走近青年摊主,可谓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导入过程既简洁又深刻,由此,身残而心底善良的青年摊主的形象开始在学生心中扎根。
二、以“谎言”为研究点,读中感悟
浦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紧扣“寻找‘谎言’的蛛丝马迹”这一问题,把读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边想,画画写写,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收到了读写相结合的效果。初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找出谎言;熟读,引导学生找出这个谎言的蛛丝马迹;精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理解,读出感受;品读,引导学生选择最感人的段落,读出情感。可谓环环相扣,步步到位。本课中设置的一个小练笔也非常成功,通过想像写话,把学生带入了文中“我”的内心世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以“谎言”为升华点,升华主旨
阅读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感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因此,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之前,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环节: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后,浦老师请学生再读课题,问:你又从这个谎言中体会到什么?紧接着第二问: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在这二问的基础上,浦老师进行第三次深层次地引导:读书就要读有所悟,你从文章中悟出些什么?通过这三问,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从而顺利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即两句名言:“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如果说要提建议的话,我觉得在引导学生交流句子时,不妨再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感情朗读,这样我想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让学生与青年摊主走得更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水果
- 父亲节
- 云
- 地震可吓人了
- 狮子与海豚
-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
- 难忘的体育课
- 六一的灾区儿童
- 我跟妈妈去上班
- 风
- 四川地震感受
- 节约用水
- 金色的秋天
- 我爱我的小白兔
- 端午节
- 论民事抗诉制度的程序法定位(1)论文
-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 程序民主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
- 民主与自由——从理念的分析谈中国民主建构
-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法治化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1)论文
- 试论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下)
-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创新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1)论文
- 美感与灵性-美感性质新解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寻找新的市民生存形态--论池莉作品的转向
- 谁才是有权者?-北大医院非法行医案析(1)论文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五
- 《失物招领》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二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之二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四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二
- 《棉鞋里的阳光》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之三
- 《美丽的小路》第二课时
- 《两只鸟蛋》第二课时
- 《两只鸟蛋》第一课时
- 《松鼠和松果》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六
- 《两只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