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4
“床前明月光”的“床”作何解
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传统的解释是睡觉用的床。可在有些资料上把“床”解释为“井栏”(古汉语中确有其解),说古人用井代表家乡,人与井是不可分离的,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有些教师看到这种说法后,认为这种解释更合理一些。有一位教师说:“我觉得应把‘床’释为‘井栏’。因为井都是在屋外的,诗人在夜晚,站在静静的院子里,看到井栏旁明月的光辉,就怀疑这是地上下了一层霜(霜是不会下到屋内的),所以才会抬起头来望明月,低下头去思故乡。”
笔者赞同对“床”字的传统解释,“井栏”之说可视为一家之言,但不宜引进我们的课堂。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上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描写的是客人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静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之中乍一看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月色不免吸引他抬头一望,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醒了。”
这里有一个关键字:疑。如果把它理解为“怀疑”,那么整个诗句就不大好解释了,诗人怎么会怀疑起床前的地上有霜呢?马茂元先生解释为“好像”是有依据的。《汉语大词典》在“疑”字条中,有一个义项即解释为“类似、好像”。例句是王勃《郊园即事》诗:“断山疑画障,县流泻鸣琴。”(县:悬挂)李白诗中还有一个“疑”字也作“好像”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这个“疑”字解释为“怀疑”就更加说不通了。
“疑”字在与小学语文第三册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解释为“好比、好似”,也即认为前后两句诗连起来构成一个明喻。这样解释起全诗来就觉得合情合理了。
把“床”解释为“井栏”,并非无懈可击,那个“前”字就不好落实。“井栏”四周的方位不是论前后左右的,“井栏旁”“井栏周围”都好讲,“井栏前”就不好讲。月光是照在“井栏”四周围的,这个“前”字恐怕就否定了把“床”释为“井栏”的说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联欢晚会
- 你别问我是为何
- 小记者活动
- 买打印机
- 春节联欢晚会
- 葡萄
- 美丽的学校
- 霜
- 考试
- 围棋比赛
- 写春联
- 论素质教育
- 成功
- 南昌红谷滩的夜景
- 难忘的一件事
- 未成年人犯罪和受害同时存在
- 法官职业化建设与渐进式改革司法制度论文(1)
- 论司法独立[2]司法制度论文(1)
- 论电子证据收集的三个认知误区司法制度论文(1)
- 经验的研究司法司法制度论文(1)
- 论我国《海商法》托运人定义的不足(4)司法制度论文(1)
- 析公诉文书制作中的几个问题司法制度论文(1)
- 香港与内地反贪机关的比较分析司法制度论文(1)
- 举证时限制度新解司法制度论文(1)
- **女的被害性及其合法权益保护司法制度论文(1)
- 美国反托拉斯法对知识产权许可的控制司法制度论文(1)
- 论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司法制度论文(1)
- 中国律师“边缘化”之思考司法制度论文(1)
- 司法改革:期待体制性突破司法制度论文(1)
- 美国规制诱惑侦查的法理评介司法制度论文(1)
- 《坐井观天》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夏夜多美》
- 《要下雨了》
- 《泉水》教学设计
-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两只小狮子》
- 《翠鸟》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