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1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一、语言能力与语言习得

语言能力是一个结构有序的具有规约性意义的符号单位组成的清单库,词库与语法构成一个连续体。结构有序意指语言具有系统性和层级性;规约性意义意指与各种知识、语言实际使用密切相关;清单库意指语言本身不具有创造性,创造性是语言使用者的特征;符号单位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的全部内容。能用来描写语言系统的单位是:实际wWw.LWlm.com出现的语义、音系或符号单位;允准结构的图式。

语言能力是人类总体认知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的语言能力与人的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语言能力观意味着语言能力以具体的语言项目为基础,具有社会文化的特征,语言项目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语言项目是一个一个习得的。

二、语言识解与语言产出

语言使用事件是一个实际的语言使用行为,无论是语言表达式的选择、语言资源的利用,还是非语言资源如记忆、规划、问题求解能力、各种知识以及对社会、文化和话语语境的把握,都是由语言使用者控制的。易言之,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的主体性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语言使用中的语义建构离不开语言使用者的识解。语言使用者的识解对解释外语学习中的语言产出具有核心意义。只有从语言使用和说话者识解的视角来考察语言习得者的语言型式才能充分理解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与语言习得的良性互动关系。(王寅,2005)

语义是语言的核心,而语义的核心又是识解。识解使得语言使用者可以用各种不同方式来看待相同的和不同的事件和语言行为。语言由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灵活。人们使用语言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隐喻的。隐喻是思维和语言运行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在词和构式的多义性、习语的形成、语篇的建构、表达方式的选择、新词新语的创造等各个方面都无所不在。(刘正光,2010)

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取决于语言学习者的识解,一方面意味着语言的约定性本质,另一方面表明使用者对话语中语言表达式的分布具有选择决定权,即语言使用者处于语言使用事件的中心地位。学习者不断发现所学语言的理据性结构和原则,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增强。(文旭,2007)

三、语言理据与语言教学

研究表明,洞察性学习比机械性学习要有效得多。认知语言学的语义中心观实际上就是强调语言的理据性。关于理据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理论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都有明确、中肯的论述。有理据的词语学起来比没有理据的要容易得多,同时有理据的知识记忆使用起来也要比没有理据的要容易。明确地理解语言的工作方式,将经验服从于分析的需要,适合学习者的认识风格。事实上,当学习者了解了语言的工作方式,他们就会开始构建或重新建构他们个人关于所学语言的各种假设。语言系统中的各种理据对语言教学具有许多启示意义。Boers & Lindstromberg(刘正光,2010)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深化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学习者在掌握其理据过程中更加关注其内涵意义并激活其语义网络。如drive sb.into a corner(把某人逼入绝境)这个习语来源于拳击比赛。在拳击比赛中,一方被逼到角落,说明已经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了。学习者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并联想起这样的场景后,可以对同样来源的词语的意义作出预测,如corner(步步紧逼)作动词用的意义。将新词语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习。

第二,加深记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思考意义与意义之间、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在语言习得

研究中被认为是一个扩展的过程。扩展分为语义扩展和结构扩展。语义扩展指关于词或构式的意义的心理活动,结构扩展指关于词或构式的型式的心理活动。由于扩展是在比较深的层面上处理信息,因而能增加信息在记忆中永驻的可能性,促进学习。

第三,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在概念化的过程中,语言中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必定影响着概念化的内容与wWw.LWlm.com方式。因而,理解目标语文化中所隐含的个性化内容、价值系统和态度也就成为了语言学习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作为增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工具,语言也就不仅仅是交际的媒介。这样的语言与文化本身就是认知和情感的财富,能扩展学习者的百科知识和跨文化能力。了解语言的运行机制、意义的生成方式、语言与文化以及和概念化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目标语和目标文化,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母语与母语文化,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新的认识。当语言学习者了解了语言的运行方式、意义的生成方式、语言与文化以及与认知的联系,他们就会从不同的视角更深刻地解读目标语及其文化,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母语和母语文化。

四、认知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习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概念隐喻理论对全面培养语言、文化和思维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文化通过语言影响思维方式,直接反映在不同文化对经验世界(概念)的范畴化方式之中。不同文化中的概念原型往往是有差别的,如色谱。英语和德语中焦点颜色有十一种,而汉语中往往认为是七种。颜色词的文化引申意义也差别很大。学习者在理解文化差异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体会到范畴化边界的模糊性,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文化的边界性和不可译性。学习者逐渐明白母语和外语无论是在语义关系还是在结构相似性上都不可能一一对应或对等,更不用说文化内涵与联系了。发现差异的过程就是培养语言与文化意识的过程。(刘正光,2010)

认知语言学认为,文化不是外在于语言的某个方面,而是存在于语言本身的各个层面,就在每一个词中、每一个语法构式中,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和语言分析发现,不断地由语言来交流。在对每一个词、每一个语法构式,对不同语体和语篇中的隐喻和转喻基础的认识与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逐渐发现概念隐喻的操控功能,从而意识到语言是灵活的和具有力量的,同时了解语言中的文化知识。概念隐喻可以从三个方面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第一,概念隐喻指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存在一个隐喻结构,这个结构潜在地影响甚至建构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以空间表达时间,以旅行表达人生,以建筑物表达理论。

第二,学习者逐渐掌握这样的概念隐喻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抽象思维的过程,一个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过程,一个建立概念结构或概念域的过程。

第三,由于隐喻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学习者理解隐喻的过程也是逐渐扩展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角、促进思维逐渐理性化的过程。(刘正光,2010)

隐喻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习语的理解与记忆。习语曾被认为是语言中的“死喻”,因为它们已经变得非常稳定和广为接受,使用者对它们的隐喻性特征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表明,有两种方法能够重新激活习语背后生动的意象,一是发现其中的概念隐喻,二是追溯其产生的原有语境和本义。如果学习者能够根据概念隐喻原理去理解习语产生的直义基础,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就会更加强烈,理解和记忆习语的效果也会更好。

隐喻的学习能增强对多义性的理解能力。语言中多义性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意义形成一个语义网络。语言是一个由意义、词、语音等符号单位组成的认知网络。如果把一些高频词的不同意义分别处理为单义词、同音异议词等,对语言学习是没有好处的,因为这就把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切割掉了。以介词为例。介词所表达的时空意义与人类的空间经验紧密相关,并形成一个网络。它们之间联系的一个基本机制就是概念隐喻。大量证据表明学习者如果知道从中心意义到扩展意义中概念隐喻所起的作用,学习效果就要好得多。

五、认知语言学与整体性教学

对语言本质特征的认识,决定着对语言习得过程的认识和对语言教学基本原则的选择。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本质特征是符号性,语言构式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单位;语言的符号性决定了语言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为交际服务。语言知识是语义、语音和符号特征的统一知识。

语言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认知器官,各种认知能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认知语言学关于语言本质的认识及其基于使用的语言观从微观和宏观的层面都为整体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wWw.LWlm.com

从微观的视角看,语言是由形义配对构成的符号单位组成,词汇与语法构成一个连续体,这表明语言学习必须是形义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学会。

从宏观的视角看,语言知识是从语言使用事件中逐渐抽象出来的,这表明,语言知识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等语境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包含了语言学习者对语言使用事件的识解。这就是说,在语言使用中,认知的、情感的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认知语言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理论模型为解释人类怎样学会语言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认为,语言知识是逐渐从初级图式到高级图式抽象出来的。(刘正光,2010)

六、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语义具有中心地位;语言以使用为基础,语法产生于语言使用;所有符号单位都有意义(刘宇红,2006)。基于使用的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对语言教学原则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普遍规则的作用有限,二是文化教学(包括交际、社会的文化语境)必须贯穿于语言教学。

之所以说普遍规则作用有限,是因为完全具有普遍意义的构式在约定性型式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即使完全掌握了语言规则也不能确保语言习得的流利性。事实上,要实现语言习得的流利性,学习者必须掌握大量的固定表达式和具体场合下遣词造句的基本方式。要充分考虑词汇、语法以及其他语言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词汇、语法必须教,但绝对不能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甚至全部内容。语言不仅仅是由词汇和语法组成,它还包含着大量的各种文化内容。更重要的是,语言学习不是掌握一个静态的知识系统,而是要掌握语言的使用。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认知的参与会变得十分复杂和灵活。

参考文献: [2]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J].外语研

究,2010,(1).

[3]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参观汤显祖游乐园
小鸡的成长
一张试卷
读《列那狐的故事》
爱护环境
写字比赛
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
围棋比赛
青蒜
冬游
美丽迷人的夏天
十月桂花香
我家的电冰箱
小亮受伤了
做个马大哈学生真难
举报信范文
如何写检举信
租房协议
提存公证书
举报信的书写格式
检举信格式写法范例
索取回扣举报信
检举信怎么写
合伙建房协议书
商标权公证书
举报信格式
土地平整施工协议书
临时劳动协议书
赡养协议公证书
抵押协议书
我国民法典中债法总则的存废民法论文(1)
民事诉讼标的新说在中国的适用及相关制度保障民法论文(1)
论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民法论文(1)
土地保护立法: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民法论文(1)
融资租赁交易承租人索赔权研究民法论文(1)
证券纠纷民事责任探讨民法论文(1)
无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后果民法论文(1)
再论一般侵权行为的类型
清代民间契约中关于“伙”的观念和习惯民法论文(1)
代位权制度功能演变及对制度之影响民法论文(1)
无履行期限的债务与诉讼时效民法论文(1)
要重视对海商法的研究民法论文(1)
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民事责任的承担民法论文(1)
职工持股立法应注重人力资本理念的导入民法论文(1)
民法中权利设定的几个基本问题民法论文(1)
《打电话》教学建议
《打电话》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2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打电话》教学设计4
《打电话》课文简说
《打电话》教学设计5
《打电话》A、B案
《打电话》教学设计3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
《打电话》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