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提 要:语言学为“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产生提供阐释,认知语言学为中心词的选择提供依据。人们依照经验,注意事件中的主要部分并凸显,经由联想,选择中心词作为表述。通过例析,重构认知语言学的表征方法,确立除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的第四种表征——联想观,并按思维程序重新排序。外化亲属称谓语的选择基于礼貌原则,“贬己尊人”是其选择的内在依据;而照顾受话者的面子,让其受益最大化,是亲属称谓语选择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外化亲属称谓语; 认知表征; 贬己尊人;面子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Central Word+Externalized Communicative Appellation”

Luo Sheng-jie Zhang Cong-yi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angtan 411104, China;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Linguistic theories help to interpret the phenomenon of “central words + externalized communicative appellati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choice of the central words, which are chosen through the steps of first, noticing and focalizing the main part of an incident by means of experience, and second, associ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we re-organize the representation methods, which means that,association view is also an essential part of representation means. The choice of externalized communicative appellations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Self-belittling and others-esteeming i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In addition, caring for the face of the addressee so as to maximize his benefit is the explicit drive.

Key words:externalized communicative appellations;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self-belittling and others-esteeming; face

对于“中心词+外汇亲属称谓语”的研究至少涉及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社会学等领域,具有跨学科交叉研究性质,值得探索。囿于篇幅,我们选取三个观察点,分析其结构,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角度展开讨论。

1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结构维度

该类称谓语在结构上呈“中心词+哥/妹/弟/爷……”特色,音节多为2+1音步。例如:

①“犀利哥”被走红 一组照片引发的娱乐事件(优酷网)

②东莞“双刀男”闹市索钱 警员持盾围攻制服(优酷网) 首先,从中心词分析。词数上多为双音节词,偶见单音节词(的哥、宅女等);从中心词内涵入手,常为:(1)运输工具:的哥、三轮哥、火车哥、宝马女;(2)居住场所:宅女、宅男;(3)空间动作:奔跑哥;(4)人物特性:犀利哥;(5)动作特征:咆哮哥、瞌睡帝。中心词词性分析,名词居多,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其次,从外化亲属称谓语分析,多见“哥”、 “妹”、“弟”、“姐”、“帝”、“爷”等亲属称谓语,其余如“儿”、“孙”、“侄”等乏见。

2 中心词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以“犀利哥”为例试析。该词的产生是三种表征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乞丐,依据生活经验,乞丐与落魄、邋遢联系在一起,但细推起来,不难与其拥有的自由与潇洒联系起来。人们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客观描写,结合经验,运用联想,内在体验,然后从这一乞丐身上具有的众多表征中重点抽取某些特征:帅气的面庞、忧郁的眼神、稀松的胡碴、神奇的服饰以及杂乱的头发,这些就是我们的注意产生转移后的结果。由此,这些表征糅合在一起,从所有表征中得到凸显,组合起来,出现一幅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形象。综合这些特征,新称谓语“犀利哥”得以产生。

中国

通过上述分析,印证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新词语构成的依据。但是,联想在其中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本例中,联想与人们的经验观共同起作用。借助生活经验,结合其冷峻的面容、潇洒的外姿、不修边幅的外表,一幅沧桑感,不禁使人联想汉语“犀利”一词。因而,联想是必不可少的表征,同时也是前三个表征的自然结果与最后程序。

因此,我们大胆对认知语言学的三种表征方法加以调整和修正,提出认知语言学的表征可概括为4种,其顺序为:经验观-注意观-凸显观-联想观。解释为:人们利用经验观分析、提取并建立逻辑规则,然后注意其某一方面,凸显该部分,经由联想对其产生新的认知。上例认知过程如下:乞丐→落魄,然而自由(经验观)→外部特征(注意观)→脸面、气质(凸显)→犀利哥(联想观)。

当然,在此类称谓语的产生过程中,要注意在4种表征联合起作用的同时,凸显得出的信息最好具有唯一性,即不让人产生多种理解。如“宅女”:呆在家里不爱外出的女子;“咆哮哥”:不注意场合而大吼大叫的男子。而实际中有些此类称谓语往往不具唯一性,使人产生多种解释。如“火车哥”有数种理解:开火车的人、跳火车的人、拦火车的人等。再如“芙蓉姐姐”,原指喜欢经常在网上贴自己照片的女子,从其照片看不属于特别美的类型,称其为“芙蓉”有些牵强,乍一听,还以为是卖芙蓉花的女子呢。所以,该称谓语的中心词选择不当,主要是凸显不够,信息组合差强人意。当然,可以这样理解,此例运用比喻手段,略含讥讽味道。但是仍不恰当,因为,一来以“芙蓉花”喻示爱出风头的女子,本体和喻体的内涵不构成对应;二来,结合以往很多例子看出,此类新创称谓语多在结构上迎合读者,作为叙事事件的总结,其含义直截了当,而此例无此效果,所以并不成功。

3 外化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学分析

3.1 礼貌原则驱使 中国式礼貌的最大特点是“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自称要贬,他称要尊,即贬己而尊人。Leech的谦逊准则相当于贬自尊人准则的一部分,他的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在中国文化里也涉及礼貌现象。现代礼貌的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等级的消失,已经转移到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促成合作上来。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顾曰国1992)。亲属称谓中,“哥”者,兄也,指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或同族同辈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子。外化为社交称谓语后,同辈年长的男子通称“哥”,并且对年龄小于自己的也未见得称“弟”,称其“小哥”。例如:

① 秦老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交与王冕,指着门外道:“……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儒林外史》第一回)

② 只见有个牧童,身穿白衣,手拿器械,从路旁走来。唐敖上前拱手道:“请问小哥,此处是何地名?”(《镜花缘》第二十回)

可见,社交称谓中的“哥”是贬己尊人的典范,所以出现了上述关于“哥”的例子,不管是在年龄上小于或大于被称者,通称其为“××哥”。岂止叫“××哥”,甚至还有将对方抬高比自己高一辈分,叫“××爷”的。如“板儿爷”(三轮车夫),“膀儿爷(光着膀子不穿衣服在大街上溜达的人)”。

此类称呼语中也有叫“××弟”的,同样也是贬己尊人。如济南机场有个四岁左右小男孩,临上飞机前,坐在行李推车上边哭边睡,逗趣的表情让他在网络瞬间暴红,人送外号“瞌睡弟”。为什么不称其为“××小哥”?一来因为孩子年龄实在太小,不到懂事年龄,因此不宜称“小哥”;二来媒体长期出现此类词语,人们心目中逐渐形成一个2+1音步的词语模式,从众心理使得“小哥”一词被弃用,转而求助他词。该男孩与编造外号者和广大读者的年龄相去太远,但仍被抬为平辈,称为“弟”,不可不谓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缘何?礼貌原则所致。

同样,亲属称谓语中也有“儿”、“女”、“侄”、“孙”等称呼,为何不也外化为社交称谓语?因此类称呼在社交中非但不礼貌,有的还有骂人之嫌,所以在外化的亲属称谓语中,大部分上辈对晚辈的亲属称谓语根本不存在。

3.2面子需要

面子指“一个人在公众当中的自我形象”(George Yule 2000:60)。人在社会交往中不希望丢面子,自己不希望损害他人的面子,他人也就会照顾自己的面子,此谓保全面子的工作(face-work)。中国人面子的维护包括对己与待人两个方面。对己要克己守礼,不失体面,一言一行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身份地位。对人则要尊重体谅、热情友善,充分顾全到对方的面子(李军 宋燕妮 2004)。外化亲属称谓语具有“亲切”意味,一个“哥”字拉近彼此陌生的距离,给足对方面子,亲切之感跃然纸上。面子理论以受损最小化、受益最大化为原则,中国人的面子感受侧重于体面或情面的损益,是一种对尊严与尊重的要求。称呼同辈甚至是下辈为“哥”、“爷”、“姐”等,充分考虑到对方情感上的接受度,符合言语交际中扬升抑降中的“被动升”(束定芳 王虹1993),即说话者被动扬升对方及其所属,使得听话者满意。这样,降低自己、拔高对方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岂是一个“哥”字了得?

4 结束语

我们掘取称谓语浩瀚海洋中的一朵小浪花,作了两方面分析,探析中心词的产生过程以及外化亲属称谓语的选择问题。虽然此类称谓语的产生不乏随意性,许多是临时性创造的,但是有的词语像“打工妹”等由于广泛使用也就沉积下来,被收入汉语词典,成为汉语语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构词方式仍将方兴未艾,在生活中会源源不断出现,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A].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李 军宋燕妮. 面子理论在汉文化中的考察[J]. 修辞学习, 2004(2).

马宏基 常庆丰. 称谓语[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

束定芳王 虹. 言语交际中的扬升抑降与礼貌原则[A]. 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张从益. 基于叙事动力的内外发生分析在交际称谓学时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10(5).

郑献芹.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 2006(5).

Ungerer, F.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Protect Environment(环境保护)
Which Mode of Travel Do You like?(你喜欢哪种旅游方式)
汽车事故
介绍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
My Home Village(我的家乡)
是否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
天英语作文 春天来了-Spring is coming on
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
Friendship(友谊)
看图作文
My Britihday Gifts(我的生日礼物)
A special girl(特别的女孩)
动物园的好处
看图作文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博湖县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机关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的规定
公司考勤制度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工程项目材料控制管理办法
小区业主委员会章程
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络员制度
养护中心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先进性教育活动考勤、考核制度
党员管理制度
先进性教育活动巡回检查制度
机关党委工作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办公设备及用品管理规定
影响医德档案管理因素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档案特藏
浅谈县级单位档案接收进馆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档案编研选题
改革机关档案管理,推动电子政务发展
谈档案馆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征集档案的整理工作初探
试谈办事的学问
无线通讯技术在档案馆库房温湿度监测中的展望
如何解决基层国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私营企业档案管理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初探
浅谈档案工作者在档案信息化中的素养要求
浅析规范企业档案管理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柳树醒了》第一课时
《胖乎乎的小手》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四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六
《邓小平爷爷植树》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七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八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四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二
《看电视》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之五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之三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之三
《看电视》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