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4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

摘要:宗教信仰对参加宗教旅游的旅游者产生多维度的影响,从旅游者自身看来,是提升旅游质量或达成一次满意的旅游体验。从宗教信仰本身来看,宗教信仰通过宗教艺术的多种形式向人们传达它的理念,从而影响旅游者认识自身和世界的方式。于宗教旅游消费者而言,宗教信仰的有无对他们是否购买宗教商品的影响可能不大,但对于宗教体验旅游却意义非凡,体验活动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

关键词:宗教信仰;旅游者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旅游是以具有特定宗教含义的自然或人文吸引物,如圣地教堂与和其他佛塔寺庙等为观赏对象的一种特殊旅游活动①。在一般的宗教旅游当中,旅游者主要通过宗教音乐,宗教建筑,宗教壁画和雕塑等宗教艺术来认识这一宗教文化。

一、宗教信徒的朝拜旅游

朝圣是一种使心灵上升到远在彼处的中心的旅程。有宗教信仰的旅游者在旅游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与无神论者存在差别。对他们而言,到达圣地就相当于到达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中心,能够获得与神进行精神交流的机会。中国现有宗教信徒约1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约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②。宗教信徒对于宗教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一般的旅游者以外,他们是宗教圣地最频繁的访客。宗教信徒的生活由神圣和世俗有规律的交替发生,这和人们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效果是一样的,宗教活动或仪式标记着他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阶段或事件,甚至是对流逝的时间的度量。他们可能通过一些宗教节日来加深对时间的敏感度,一些节日或活动的标志也是完成某一宗教仪式的象征。这些活动是宗教徒为了表达对神的信仰的虔诚而在身体动作和语言上的一系列行为活动③。

换句话说,宗教可以说是利用神的吸引力和创造力,将人生目的以及人生价值恰到好处地与人对神的皈依与敬奉相结合,并以此取得了最佳的信仰效果。它通过为信徒提供适应于社会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规范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满足人的信仰需要,也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它教人忍耐,行善,给人安慰,唤醒人沉睡的灵魂,驱除罪孽与邪恶,为人们提供一种高扬精神价值,纯洁净化心灵的终极目标④。这样的目标使得他们去经受长途跋涉的磨砺到访神圣之地,以达到自身的提升,也象征着对他们人生中将要面临的磨难的试炼。因而对于信徒来说,对圣地的造访或者说是朝拜就是一次心灵的治疗,一般说来,信仰程度越深,效果越明显。

二、宗教体验旅游者的信仰需求

虽然与完全信教者有所不同,属于无神论者或半信半疑的怀疑论者的旅游者在进行宗教旅游时,往往也都不自觉地融入了宗教的氛围当中,有时是因为将其作为娱乐的一种形式,有时则是本着一定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不信佛教的人,去寺庙旅游往往也免不了要烧香拜佛。可能在他们看来,宗教信仰是非理性的信仰,上帝在他们心中早已逝去,但他们却仍然希望通过这种信仰形式获得一些体验。他们期望着能在旅途中的某一瞬间,领略一份时远深邃的触动,甚至是改变生命轨迹的体验。譬如作为一名教徒,站在主的神像下,沐浴于灵光下的那一刻,在放空自身压力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心灵的解脱。在中国,非宗教信徒常常出于疾病缠身,婚姻受阻,事业不顺等因素前往神庙佛堂等宗教场所诉说祷告,希望神也能够满足自己的愿望。可见宗教在掌握世界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对本身和世界本质的终极关怀。

人活在世俗的世界里,不可避免地承受其所带来的压力,而在宗教景区的旅游者或者可以称之为半个朝圣者,即宗教活动的参与者,当他们处于令其身心平衡和谐的状态时,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兴奋之情与亲密的联系,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和之感⑤。也就是说,现在的旅游者不仅仅希望看到新奇有趣的事物,而更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得到一些神圣的宗教体验。正如其他的文化类旅游产业活动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能够观赏它们,更希望能够感受到身处其中时所持有的情绪和感受。现在的大众旅游便是基于一种有别于宗教朝圣的旅游发展现象而产生的,这样的旅游者逐渐放弃了传统中的宇宙中心形象,对他者的文化,社会和自然现象产生了相当浓烈的兴趣,希望去往‘他人’的中心,去寻找意义。这样的中心可能是宗教的或者是非宗教的,就宗教方面来说,就是让旅游者去扮演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体验他们的生活,暂时地逃离世俗的生活,在那里减轻压力,重新面对生活。

三、不同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约达到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除三大宗教外还有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各种宗教散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它们由其信仰者结合当地的状况形成不同的表达形式和孑然迥异的宗教教规,并深刻地影响着它们的信徒的世世代代人的生活习性和到访的旅游者。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旅游和宗教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而又针锋相对的社会行为形态,存在着神圣与世俗的交融与对立,如特纳就曾说‘旅游者是世俗的朝圣者’。在现代,伊斯兰教鼓励教徒旅行以感受主的伟大,他们感受的是主所创造的世俗万物,这样也有利于不同文化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对话,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与交流,以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理想的升华⑥。犹太教,天主教以及新教的自由派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他们与旅游者的来往活动过程中,对待旅游活动的态度更加积极,并将旅游活动作为实现宗教价值的手段。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很早以前,信仰不同宗教的国家对异教徒的接待热情极低,如以前的犹太教和多数穆斯林国家。古犹太人普遍有着坚固的“神圣家园”概念,禁止国人离开本土,虽然这一观念几经挫折,然而现今他们仍以非凡的智慧捍卫着自己的家园。与此同时,佛教因提倡众生平等和信奉佛法无边,对旅游者兼收并入,使得多处大小寺庙均有香火鼎盛的可能,这也是佛教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深刻哲理。

在宗教旅游中,真正的宗教信徒不仅肩负着引导的责任,还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他们对于一般旅游者的旅游感受和质量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与有无,宗教信徒与旅游者之间有时极易产生矛盾,可能是对神的认同,对宗教场所秩序的维持,对彼此的信仰的尊重等,这就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和宗教旅游地的内外部管理的强化。

四、结论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不仅包括他们去往旅游地的动机的增强,并且决定了他们在宗教旅游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就其对旅游消费人群的开发而言,宗教旅游的开发对于非信教徒的重视程度也应加深。宗教体验游可能通过一个概念,一个仪式,一段经历就使得观光旅游者体会到宗教信仰的力量,使得非信教徒更能去了解信教人群的世界,可能仅仅是通过扮演他们的角色,靠近他们精神的中心,从而去达到良好的精神沟通⑦。而宗教信徒在与俗世的拜访者不断接触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地从中得到新的领悟和见解,甚至可以说这是微俗世的历练。

宗教从它的外在和内在而言,都在尽力地诠释这是怎样的一种信仰,对于宗教旅游的开发,对于宗教信仰之于人的重要作用,其对旅游者身心的深刻影响,就旅游者自身消费行为与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及其旅游质量而言,宗教信仰将不仅仅是宗教信徒的独有特色,更成为了宗教旅游活动的新内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细品母亲
书——我生活中的伙伴
我的座右铭
“伙伴”
我爱故乡的桃树
电与我们的生活
新学期新风尚
片片飞花
感恩
妈妈,我想对你说
读书感言
秋颜
我是一个小书迷
爱书的女孩
我读书,我快乐
浅论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
关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几个技术要素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双重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
浅谈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断想
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成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
浅谈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试论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其解决对策
成人高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浅析以社会实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浅析现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
浅析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与创造性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活动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
《看电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