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2)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2)法学理论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0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2)法学理论论文(1)

从《法律基础教程》和《思想道德修养教程》看,德治强调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而法治则是强调公民意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公民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遭受损失时,有权提起行政诉讼和要求国家赔偿。德治要求人们多尽义务、多奉献;法治则要求人权保障,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德治要求发扬传统美德和老一辈革命传统,而法治要求遵循现行法律和法治与国际接轨。德治从治心的角度来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执行的标准有点空洞,不便于操作;而法治从治行为的角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执行的标准就是法律,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中国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早在西周时,“德”就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

“德”既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的主要方法,也是司法行政的指导方针。周礼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

“礼”和“刑”在适用上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德刑关系上实行德主刑辅,并把《春秋》作为决狱的依据。

唐朝继续并发展了汉魏晋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其特点是“一准呼礼”。其指导思想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和刑罚之间的关系是“本”和“用”的关系。

明朝在德法的关系上采用“刑乱国用重典”的指导思想,但并不放弃德礼的教化作用。清朝在立法上贯彻了“详译明律,参与国制”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本延续了前朝的做法。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王朝奉行“德主刑辅”、“出礼入刑”的思想。

其结果是:道德训诫具有了法律的威势,甚至代替了法律,把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等同起来。 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主要的,德治是补充。

强调以德治国和以德育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沦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是个人健康成长和国家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治国理念。

是建立健全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法律虽然严密,但也有它难以管辖的地方。

因为违反法律的行为一般是违反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的行为,但不能由此认为一切违反道德的行为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法律行为与道德行为,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

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而道德一般强调的是义务。通过道德的义务推动法律的实施。

以人作为主体而言,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外界强制性。无论道德和法律,既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也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

但法律侧重于调整人们的外部活动,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他律;道德侧重于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一般体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是自律。法律是外部强制性的管束,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的外力作用于内心活动。

内外结合,方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为现实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的遗传天赋、聪明才智等等在事实上还是不平等的。

只有在法治社会中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在政策制定中充分注意保护社会的弱势群体,才能使社会稳定有序和文明进步。 法律的基础是道德,法律的立意和归宿是为了公正,公正也可看作是道德要求的范畴。

法律实施的过程是个机械过程,它必须以道德作为基础。而且,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主要取决于道德规范被纳入法律规则的数量。

道德不具有国家强制性,而是基于个人的自主的创意和决心规范自己意志以及人们的相互高尚而建立的准则,它主要诉诸良心,明辨善恶,是居于人的内心自律。“法律不考虑潜在的动机如何而要求对现行规则与法规进行外部服从,而道德则求助于人的良心。

道德规则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首先是根据伦理责任感-而行为,它还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6」法治的实现只有通过立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将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体现在法治的活动中,使法律与道德的精神协调起来,使法律得到道德的内化力的支持,让法律精神同道德精神一起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会成为可能。一般地说来,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领域要比法律广泛。

法律难以触及人的心灵,解决不了人的思想问题,而德治的落脚点在于人心,在于人的思想自觉。法律解决不了信仰、价值观问题,只有道德才能使人树立正确的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并以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法律不可能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统统管起来,而必然留有一些领域由道德来管理。道德是指导和制约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的相对独立性是道德的社会价值能够发挥出来的前提。

道德建设中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依靠教育、引导、培养和熏陶,辅之以相应的社会管理制度和法规约束,努力倡导和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逐渐形成和确立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内容,以排解引导为桥梁,以阵地建设为依托,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新机制,使一些公共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再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改变人们的旧习惯,推动社会的不断文明和进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到我这里来玩吧
自我介绍
小花猫剪胡须
龟兔比赛
第一次写日记
公园
家乡的大山
妈妈洗衣服
套圈圈
葡萄
我帮妈妈拖地
大公鸡
小苹果树找医生
四季姑娘
啊~祖国!母亲
商业商务邀请函
培训邀请函
新闻发布会邀请函
标准接受函范文
旅游签证邀请函
英文邀请函
商务考察邀请函
英语商务邀请函
同学聚会邀请函
会议邀请函范文
生日邀请函
英文版生日邀请函
英文邀请函格式
嘉宾邀请函样本
招标邀请函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浅谈盖•里奇-宁浩电影摄影角度的比较解析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影视娱乐营销:行业全线利好,本土更占优势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关于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1)论文
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探析(1)论文
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人格权部分问题探讨(1)论文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在观展表演范式下分析偶像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看电视》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失物招领》教案
《童年的发现》教案
《月亮的心愿》教案
《柳树醒了》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
《荷叶圆圆》教案
《春雨的色彩》教案
《称象》教案
《雪孩子》善引导教案
《夏夜多美》教案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