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谈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
摘要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无味,为了培养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文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 化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更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我们每天都通过媒介接受科技方面的新名词、新信息。诸如“纳米”、“克隆”、“干细胞”、“转基因”“苏丹红”等等,在现实生活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适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所以本人认为要让中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四点。
1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要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很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的现象,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是逐步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然后用氢气还原,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把反应具体化,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记忆起来就容易,就深刻具体。实验后,再讲反应的原理和性质,学生就易于掌握了解。
2 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无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或培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有关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对抗赛法为例,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都可以用此法,使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复习的效果比题海战术好得多。比如每学完一章,教师事先拟订好题目写在投影片上,布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或组与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进行对抗赛,教师打出投影片之后,看谁答得又快又准确,在小黑板上记下各组的得分。参与激烈的竞赛和角逐,学生的那股兴奋劲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例如,第一次活动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这易为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取决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 和蔬菜(如大白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更易于学生了解。
4 重视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
化学史实是化学家认识世界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讲述科学发明和发现的历史以及科学家的奋斗故事, 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人类社会将不断进化,从原始、愚昧、落后的状态一步步向进步、文明、富裕、繁荣前进。如学习我国化学工艺发明较早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时,向学生介绍纸的发明及纸的西传、瓷器在世界上享誉的地位、火药的发明及应用等。在学习Na2CO3时,介绍我国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时机和分寸,通过介绍表现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效果会事半功倍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的学校
- 野炊
- 蚊子复愁记
- 捉螃蟹
- 抓雾
- 象棋班的同学
- 我的QQ宠物
- 学骑自行车
- 忠实、可爱的小狗
- 我
- 难忘的奥运会开幕式
- 下棋
- 一件后悔的事
- 电影《加菲猫》观后感
- 可爱的“小老鼠”
-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政治社会学的观察与分析路径
- 构建干部工作落实“四权”的民主机制研究
- 政府的规模与范围(中)
- 意大利法中违约解除效果实证考察(1)论文
- 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1)论文
- 关于改革选举制度的思考
- 对我国虚拟财产侵权纠纷的法律分析(1)论文
- 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过去与未来
- 市政道路上的井盖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研究(1)论文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 浅议代议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
- 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 浅述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 情势变更制度之确立与处理非典型肺炎疫情案件(1)论文
- 民事审级制度之研究(1)论文
- 《画》教学设计5
- 《画》教学设计8
- 《画》教学设计7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四季》教学建议
- 《四季》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四季》教学实录与评析
- 《画》教学设计6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 《画》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反思
- 《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 《四季》教学设计2
-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