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冯艺文化散文的忧患意识

论冯艺文化散文的忧患意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1

论冯艺文化散文的忧患意识

[论文关键词]忧惠意识 人文关怀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品读冯艺的文化散文,很容易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的忧患意识,这是冯艺散文3"-中的精神特质之一。作为人文工作者的冯艺,在面对着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解读,呈现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冯艺是当代广西散文界的领军人物,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诗、散文和报告文学,其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获得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之后,散文集《桂海苍茫》再次问鼎该项大奖。冯艺近年来致力于广西文化散文的创作,以一颗赤子之心,怀着无比庄重的心态,翻山越岭,一路探寻,一路追访,一路深思,让我们领略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一直想给自己锁定一个目标,要写一部反映广西历史文化的东西。”Ll《桂海苍茫》就是冯艺最近创作的关于广西人文地理的散文集。“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这里是岭南文明的集散地,很早就与中原文化交流对话并被保存得较为完整。面对这一段辉煌灿烂鲜为人知的历史,冯艺的作品非但没有呈现出极度的赞扬和忘我的歌颂,反而担忧之情溢于言表。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传承下来的一种精神,冯艺的这种意识可以说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血脉相连的。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都可以看出忧患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浸染。“具体说来,忧患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人文精神;

二、‘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社会责任感;

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J(“《桂海苍茫》最能体现冯艺这种基于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这部专著式的散文随笔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用意,即‘循着广西的人文,挖掘着广西地理深处的历史’。”L4J(啪’冯艺就是用这种复杂的感情和多层次的视角,对广西区域文化的丰富性和现代性做了深情地触摸,显示了一个人文工作者肩负着对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的深层探索的责任心。

林非在谈到散文的使命时说:“所以它(散文)的触角就必然会是宽阔无限的,必然会远远地超越文学的樊篱,趋向于思考艺术、哲学、历史、文化、政治,甚至整个宇宙之间的许多重大的问题。正是这样的审美功能与社会效应,使它具有十分蓬勃和强烈的生命力。”[](n由于散文文体的灵活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散文来表现时代主题,传达我们的一些思想,表达我们的心声。

在《潇贺古道,捡拾桂东文明的碎片》一文中,作者提到了桂东名城贺州的明梅山寨,听说寨上居住着土瑶族,还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这便引起了作家们的注意,冯艺准备带领一批作家上山去看看。每当提到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部落时,我们总是想起山水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我们期待作者能为我们描述在山上居住的土瑶是如何生活在如诗如画的图景中,怎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事实上,冯艺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在文中把上山的路途中描写得颇为有趣,山与山层层叠叠,十分美丽,山上长满野花和杂树,山泉从高处倾泻而出,不一会瀑布哗哗作响,把所有人的疲劳和炎热都驱散了。为了更加凉爽,所有的男作家都脱去上衣光着膀子上山。这看来是十分生动和有趣的,似乎找到了童年春游的感觉。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造反差的写作手法,等到上了山,“土瑶同胞穿着盛装隆重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在不停的吟唱中,先是甜甜的米酒,又是香香的山茶,土瑶同胞们是发自内心地热情欢迎我们。……老人揉了揉眼睛说毛主席很关心山里人,你们来了,我们很高兴。我们说,毛主席已经不在了,那么久就没有外人进寨吗?他摇摇头。我们又说,县里人呢?没有,路太难走了,车进不来,乡镇干部都懒得进来。老人挺理解地说。听了他的话,我的心却沉沉的。”儿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瑶、苗等少数民族长期杂居在一起。广西同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一些山区,由于交通不便,至今有些少数民族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作为一个作家,冯艺没有纵情于秀美的山水中,尽管明梅山寨的风景无限美好,有青山,有秀水,有飞瀑,可是他关注的是人民的生存状态,山水是好,可是缺少一种人文的和谐,山水又有什么意义呢?冯艺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虽身处高位,依然忧国忧民。在冯艺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太多这样强烈的人文关怀的气息:对少数民族的温饱饥寒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对负面的社会现象予以无情的抨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上山之后看到落后的山村,纯朴的孩子,简陋的校舍“一阵酸楚涌上了心头,我们当即一人掏上一百元,十一人共一千一百元交给了校长,希望能帮助学校解决一点困难。”_6J(面对着贫穷的明梅山寨,作者一直困惑、挣扎,心情特别沉重。“我们无心体验什么民族风情,更多的是心理充满着说不出的滋味和感受。”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山区的贫困和闭塞呢?毫无疑问,是地方官僚主义。地方官员嫌山路难走,不愿上山了解瑶民生活情况,自然也不会帮他们解决生活的难题。作者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把这个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当时作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老同学,得到这位领导的重视。冯艺痛斥了中国官僚制度的这种现象,严肃地指出:“听说孙同学已去了明梅山寨三次,还领着自治区的一位副主席一同上了山,看来,那些县、乡级官员就不能不上山了。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往往领导一出马,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l6j(,在严厉的批评之余,冯艺又把这种关爱民众、为民请愿的个人精神默默地化为一种隐性的全民族的人文关怀,“我在一瞬间意识到,人只要有心,石头也会唱歌,无言也能交流。

我们刚才提到广西地处西南边陲,经济、交通比较落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相对的保守使得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是很难得的。这些被保护下来的遗产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是不是很好的得到继承和发扬了呢?冯艺以一个人文工作者的身份向我们诉说,这些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正在经受着磨难和漠视,正在被忙忙碌碌的现代人遗忘,这才是最为痛心的。

在《受难的桂林,抗战文化的堡垒》一文中,冯艺告诉我们,桂林除了山水的闻名外,在水利工程和教育方面都是名噪一时的。灵渠贯穿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进入岭南提供了水路交通,极大地促进了岭南文化同中原文化的交流,使岭南文化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一支;桂林还作为人才基地为中国输送了大批栋梁之材,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人才大省,在抗战期间,桂林成了中国抗战的大后方,众多知名学者、仁人志士纷纷聚集在这里,为桂林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抗日战争的文化宣传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些眩目耀眼的篇章,似乎正在远离我们,究竟有多少人懂得历史上桂林的辉煌,又有多少人正在为桂林的复兴而努力呢冯艺发出了这样的忧患与焦虑:“踏着文化桂林的足音,便会感到自己表达的窘迫,我以不敢奢望的念想接近着它,无限羡慕那些文化名人的背影。但是我敢说今天到过桂林旅游的人,又有多少人有文化情怀去追寻过去的桂林。人们都说看桂林的山水,却又鲜于涉及桂林的文化,我多么想从人文的角度对桂林做一次饱蘸情感的全景扫描,撩拨我们埋藏心底的那份集体记忆,挽留住对抗战文化的一份怀恋。”

在冯艺眼中,文化不是坐着游船从桂林到阳朔,也不是在景点前合个照,叫声“茄子”,更不是英语辅导班能够起到作用的。文化是一种血脉相传的人文资源,是一种深藏在这座城市最深处,但又无处不在的精神力量。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急功近利思想和暴富心理的社会,文化往往处于弱势,这并不是文化本身使然,而是人们的选择导致。所以说如何去追溯桂林枝繁叶茂的深根,是我们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今日的桂林,何时再次创造‘文化堡垒’的辉煌,真正成为永远的‘文化城’。”

贺州作为一个有着浓厚文化的城市,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其文化因子的声音却在日益削弱以至于很少被人提及。古代的潇贺古道曾经是南岭南北通向中原的重要古道之一;黄姚古镇,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镇,曾家家书声,户户开铺,辉煌一时;抗战时期的商埠八步曾是一个文人蜂拥,拥有极高人口密度的重镇……可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消逝,冯艺在《潇贺古道,捡拾桂东文明的碎片》中为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惋惜:“我们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古镇在消逝,为什么没有想到过早点到正在消逝的古镇去看看,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古镇的消逝正在使我们丧失关于先人的记忆。”【6j(’面对这一切,冯艺甚至是在扪心自问,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早关注这个问题。情况不仅仅如此,传统文化不会自己无缘无故的衰落,必定是为现代文明所排挤:“我担心古镇真的会成为旅游胜地。在古代,没有才气和诗情,是不配去旅游的。那个时候,旅游几乎就是一种文化行为和精神现象。而且,那时的旅游也不像现在这样,一则成群结队,二则高喉咙大嗓子,三则整个行程由一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人牢牢控制着。”[62(P

4

1)《水意苍梧,百年码头大江东去》一文中讲到,梧州在历史上是重要的码头,商贾云集,通衢四达,可是如今文化已经式微了,梧州的文化已无人谈起,被人遗忘,连冯艺的文友都早已从商下海,只有冯艺独自享受着惆怅的美丽。虽然这种现象很普遍,可是冯艺仍然执著地呼吁:“如果有了全体人的关注,历史文化一定要在城市消亡的话,那么,通过大规模的保护计划,保护着我们祖先在这里留下的文化,我们就有可能延缓消亡的时间表。”

冯艺为广西区域文化的灿烂辉煌而深深折服,同时,也看到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传统文化虽经历千年,却在碰撞中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看得出来,文化伦理与历史进化的冲突是其忧患意识的主要根源。但是仅仅有忧患意识是不够的,冯艺通过自己的艰难跋涉而形成的理性思考,它的终极目标是给予中华民族关于传统文化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寄托,从而使传统文化在新的环境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冯艺肩负起这个艰难而伟大的使命,同时也给予广大知识分子以深刻的启迪。

冯艺是关注人文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思想、善思考的作家。在他笔下,一些看似平实常见的事物,经他的点拨往往又有新的闪光点。在他的散文当中,人文景观、历史典故等材料信手拈来。可是他又不拘泥于死寂沉沉的历史,而对历史的深层进行挖掘,从而抹去尘封在历史事件上的尘埃,还原出一个原生态的相对完整的历史。作为一个人文工作者,拥有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在《远逝的威严,走进打开的衙门》当中,作者面对的是曾经掌管一方黎民的土司衙门,他用客观的眼光对莫氏土司作了评价:“莫氏土司世袭了二十三代,其中有庸官,有贪官,也有一些好官,决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他们。”L9J(即历史是活生生的,而不是靠着流传下来的纸质文本或老百姓传诵的传说而构成,历史自发生的那一刻起,就淹没在浩浩渺渺的时间和空间当中,我们所听到的不过是整个历史的冰山一角,更为可怕的是我们有可能从传说中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从而抹煞了真实。冯艺用精美的语言描述了这一感觉:“布满尘埃的书房,断碑上隐隐约约的文字都是一些被读者遗弃的章节。我想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残留在雕花木窗上,闲雅的文人居室里,或明镜高悬下昧心的吼声里,一定是有些什么东西迷醉在深深的衙署中。”L9J(胛当我们面对一段历史的见证物,它未必以一种交流的心态来对着我们,它有可能是静默的,不作声的,所谓的历史不过是后人为自己的需要而写的。这样看来,这种发现传统文化存在着误区的忧患意识既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庸人自扰:“今天当我们到达忻城的时候,历史老人第一次把背朝向了我。而在过去,我总是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历史总有某种方式, 向我转过脸来,让我看见,让我触摸,让我对过去的时代,过去的生活建立一种真实的感觉。”[]’’

在《天国故园,挥不去的历史背影》中,洪秀全和曾国藩,两个已经在教科书中定了性的历史人物,一个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一个是大清帝国的忠实奴仆,关于他们的褒贬善恶,一目了然。在这篇文章中,冯艺在天国故园,对两个历史人物做了具体的分析,使我们对这两个人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洪秀全,一个农民,由于屡试不中,便与儒家正统教义决裂,于是便有了金田起义。冯艺把他放在了那个时代中进行假设,假若他考中举人,是否还对清廷咬牙切齿呢?天国军队虽有破竹之势,可所到之处仍然是一片乌烟瘴气:贪污腐化、封建等级、甚至比历朝历代更残酷的“焚书坑儒”行为。而曾文正虽然代表了没落的封建王室的利益,可是他自身的能力与魅力更高过洪秀全一筹,在关键时刻所表现的沉着冷静、睿智自信帮助他战胜了对手。

一段活生生的历史,沉睡在教科书当中,不过是几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在冯艺这里却复活了他们鲜活的面孔。《西林教案,西方传教士的悲剧》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深层解读。一百年以前,清政府为了镇压传教士进入广西地区传教而造成的“西林教案”这一板上钉钉的历史事件,冯艺并没有根据教科书那种侵略者与被侵者这一角色进行划分,将叙述主体转换到马赖上,突出了这个西方传教士为了自己的信仰,虽千辛万苦而不弃,抱定献身宗教事业虽九死而犹未悔的精神。历史并非只是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冯艺告诉我们,要想读懂历史,就不能只纠缠于那些表面的文字,而要有一种文人情怀,一种对真理的深层探究的精神。

散文评论家陈剑晖在他的文章《让诗性穿透历史的苍茫——读冯艺的人文地理笔记》中这样评价冯艺的文化散文,“坚守精神的向度,一只脚站在往事如烟的历史尘埃上,捡拾一片片被遗忘的文明碎片;另一只脚又牢牢立足于现实,通过与历史人物的对话和对在野文明的寻找,揭示其内在的意义及对现实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提供一种丰富的精神滋补和文化的价值参照,这便是冯艺的人文地理笔记在思想内涵方面的价值。”因此无论是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反思,对传统文化败落的惋惜,对历史及文化的深层思索都道出了冯艺对民族文化的忧患、对现代文明的企盼。这种忧患意识决不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它的目标是还生命以真实、健全文化人格,最终实现对民族文化的启蒙,这在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和谐家园的今天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去动物园看猴
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小狗“花花”
包包子
奶奶家屋后的大山
我的梦想
夏天
我心目中的英雄
《大象的裤子》续编
日月潭
小闹钟
美丽的公园
赖床的坏习惯
打预防针
第一次玩火
入团申请书怎么写
初中入团申请书
初三入团申请书
共青团入团申请书范文
入团申请书格式
会计专业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2011年五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小学入团申请书
小学入团申请书
2011在校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在学习党章后的入党申请书
教师预备党员2011年入党转正申请书
怎样写入团申请书
五月最新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银行职员的入党申请书
对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浅析音乐教育中的“愉悦性”
浅谈新手上路应注意的问题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作用
佛教对孔雀舞的影响
现代传媒与流行音乐文化——对超女现象的音乐社会学认识
数学对音乐发展的促进作用
浅谈音乐课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浅谈儿童钢琴学习良好动机的形成
试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理
浅谈手风琴的风箱运用
笛子演奏中的即兴性探讨
浅论在路基沉降处理中灌浆法的应用
关于全面预算管理在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应用建议
歌唱表演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二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练习设计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二
《一株紫丁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