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汪昕教授谈:ARB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
毕业论文
关键词:ARB 卒中 预防 高血压 ARB的作用特点 2007年Fournier荟萃分析显示,升高AngⅡ的药物具有降压外降低卒中风险的作用,而降低AngⅡ的药物可削弱降压对卒中的保护作用。2007年William等发表的综述也指出,升高AngⅡ的药物对卒中保护作用优于降低AngⅡ的药物。
ARB的神经保护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在大脑中动脉(MCA)阻塞大鼠模型中,缬沙坦可减少卒中的发生,显著减少脑缺血面积(P<0.0
5)(图
2),增加脑血流量。在MCA阻塞24小时后,缬沙坦组大鼠的神经运动评分显著改善(P<0.0
5)。还有研究证实,缬沙坦对野生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优于对AT2基因敲除大鼠的保护作用,提示AT2基因对ARB类药物改善脑缺血起重要作用。Groth W等研究发现,在损伤前给予大鼠坎地沙坦干预,在不影响血压的前提下,给药组梗死面积较小、神经功能损伤较轻(P<0.0
1)。
ARB2级预防卒中的循证证据
2003年Lancet上发表的1项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B能显著减少高血压患者卒中相对危险,HR为0.79(95%CI为0.69~0.
90)。
ACCESS研究——评估坎地沙坦对卒中早期疗效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坎地沙坦能显著减少患者血管事件发生率(P=0.0
2
6),其中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两组分别为13例和19例。
MOSES研究——依普沙坦和尼群地平对卒中2级预防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显示,对于2年内发生过脑血管事件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在降压作用相似的情况下,依普沙坦降低主要终点(全因死亡、所有卒中事件和所有心血管事件)方面较尼群地平作用更显著,其中卒中事件发生率降低24%。
总之,ARB对AT2受体的刺激可能带来扩张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等有益作用,并且患者对ARB有较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长期应用有利于减少卒中发生和再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我长大了
- 《宝莲灯》读后感
- 迷人的秋天
- 黑板上的水哪里去了
- 我的老师
- 一个卖报纸的残疾人
- 续写《狐假虎威》
- 我的假期
- 滨海行
- 芦笛岩
- 值得回忆的一件事
- 我的妈妈
- 我坐上了神舟七号
- 《皇帝的新装》读后感
- 遇龙河漂流记
- 重视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 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加强供给管理
- 谈高考五步突破化学“弱点”
- 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 因排污超标而暂扣机动车行驶证法律性质的界定(1)论文
- 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智力发展的驱动力
- 概括性的法律英语语言及其翻译方法
- 论撤销权的性质及撤销之诉的当事人民法论文(1)
- 口译现场争执的处理
-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优先意识
- 浅析角色扮演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 不可译性及其补偿方法
-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 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8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4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5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6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5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5
- 《称象》教学设计3
- 《司马光》教学设计4
- 《司马光》教学设计2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9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4
- 《司马光》教学设计3
- 《司马光》教学设计1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3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