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高校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协助“偏差行为”学生

关于高校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协助“偏差行为”学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31

关于高校引入学校社会工作协助“偏差行为”学生

"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在高校形形色色的大学生中,出现了大量“偏差行为”的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当今高校最大的难题。因此,很有必要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以一种非正规的、具有亲和力、助人自助的方式来协助“偏差行为”学生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可以自我解决问题。

论文关键词:偏差行为;学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协助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从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更多的年轻人走入了大学校园并受益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成果。但随之而来的,高校也同样面临着形形色色的大学生,这其中就有大量“偏差行为”的学生,如何更为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当今高校最大的难题。传统的教育模式对解决诸如大学生网瘾、大学生校园暴力等社会性问题的效用正变得日趋甚微,因此,很有必要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以一种非正规的、具有亲和力、助人自助的方式来协助“偏差行为”学生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可以自我解决问题。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是学校辅导工作的一种,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协助学生与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准备现在及未来的生活,从而达成学校教育之目的。学校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环境是在学校中,但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学校,亦要接触学生家庭及成为社区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同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但同时也包括了家长、校长、教师及其他与学生有关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偏差行为”学生的原因分析

(一)厌学行为的原因分析

厌学行为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消极心理及其行为不良反应,其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态度表现不积极、不主动,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由于反感老师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学科的厌学;网络成瘾,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而是写写作业应付老师,其他时间不会合理利用;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该怎样去学,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有些学生不能处理人际关系和同学正常交往,而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导致孤立,最终对学校产生反感,厌恶学习。

2、学校因素

入学教育不当,导新生没有打好大学学习基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乏味。

3、社会因素

就业难使得学生对于自己学生的专业失去信心,消极学习;社会的不良风气给学习造成影响,“拜金主义”、“学习无用论”、“文凭价值”等这些误区,使得学生学习动机被动摇,阻碍了学习动力。

(二)校园暴力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产生基于四个方面原因:

1、个人心理和生理因素

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体力充沛,精力过剩,喜欢活动。因脑下腺及性腺的功能大增,内分泌失衡,容易产生暴怒、不安和神经过敏等紧张情绪。青少年争强好胜,追新求异,热情有余,稳定不足,容易导致易冲动、感情用事和突发事件。

2、家庭因素

儿童早期的家庭生活环境,对其偏差行为有影响。不适当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不和谐的父母关系都有可能导致孩子的暴力倾向。

3、学校因素

在学校中,不当的师生关系、不当的教育方法、沉重的课业压力都可能造成学生遭遇挫折的学校经验,对学校生活持反抗敌对态度,转而出现打架滋事、破坏校园公物等暴力活动。

4、社会因素

社区环境污浊,不良活动场所,容易导致不良青少年聚集滋事。此外,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过分渲染暴力、色情的内容,使得青少年不自觉地模仿,学会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矛盾和冲突。

三、协助“偏差行为”学生

学校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原则来开展工作,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运用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帮助“偏差行为”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学生拥有帮助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社工不只为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学生学会自助,让他们日后在没有社工的情况下,仍然有能力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具有“偏差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具有特别的个人经历、失败的家庭教育或是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他们开展社会工作要形成整合的观点,具体做法如下:

(一)采用个案工作方法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辅导,探究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针对具体原因,制订介入计划,实施辅导。处理学生的不良情绪,建立接纳、尊重、关怀、温暖的工作关系,给予情感支持。工作要点包括:澄清学生的角色、认知问题行为的后果、提供心理支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促进行为改变和良好行为的形成等。

(二)采用小组工作方法,形成正向影响

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小组工作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小组活动,达到学习成长的目的,开展学习兴趣培养小组、探讨个人学习方法小组等互助成长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的支持,交流成长体会,学习成长经验,增强正向动机,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提高自信。

(三)关注家庭,凝聚力量

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利用家长会宣传亲子教育方案以及通过亲子小组活动,来促使家长改善家庭环境,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巧,帮助家长识别并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

(四)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学校社会工作者努力协调当地的公安、警察、校外教育机构,取缔社区内的不良场所,防止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暴力隐患,优化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文明,为青少年创设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是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这个大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者应有效地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与协助,实现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过冬
春天来了
棋迷老爸
读《蚂蚁报恩》后感
离群的小鸡
小鸭得救了
学放风筝
评选五星级少先队员
可爱的金鱼
让座
桃子
生病
妈妈,您辛苦了
榴 莲
我的文具盒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4)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5)法学理论论文(1)
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3)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5)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11)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3)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10)法学理论论文(1)
公序良俗在日本的最新研究动向(2)法学理论论文(1)
法和正义的发现与程序中的对话法学理论论文(1)
论公司法的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从身份到契约(5)法学理论论文(1)
重新解读男女平等的法律含义(6)法学理论论文(1)
违背法律和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后果比较(2)法学理论论文(1)
形中法学论纲(3)法学理论论文(1)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京》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称赞》二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2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风娃娃》教案3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3
《酸的和甜的》教案1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我选我》教学设计2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