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

论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1

论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

"

学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学舞蹈的,身段、体形、眼神、举手投足,就是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是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们的表现,让你分明感到,这就是播音员。舞蹈演员,新闻播音员,他们都自有自己的基本功,自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教师呢?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人,当然就有他自己的不同与别的职业的个性化形象;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也应有所不同。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有该以如何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认为,语文教师的形象特点应是语文的、艺术的、哲理的。

语文教师就应该是语文教师。教语文的首先应该爱语文,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位好的语文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爱语文,才会去爱你的每一节课,才会去钻研每一篇课文,课堂才有可能具有足够的空间和情感。许多沉闷的课堂并非由于课文引起,而是由于教师本身消极或者浅薄导致。刘勰早就感叹一些世俗的糊涂读者“合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以致“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浅薄情况屡屡出现。语文教师应该是将满腔热情撒在语文课本中,或喜或悲或怒或忧,情真意切,嚼出味道,这样才能触发感情,感染学生,感染课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之所以令人倾倒,我想首先在乎它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任何语文教师也不应该忽视的。即备课时做到情不至时不动笔。“岂成篇之不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即便是枯燥的文章,也要将之嚼出味来,因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着客观联系的,都可以向人们诉说它本身的情理,都有它自身的情趣,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它、挖掘它。美,是要去品味的。比如讲《拿来主义》,要谈及的是怎样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很枯燥,我们如何不能将它作深入的思考呢?作教师的首先不能厌烦,要以一种向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课题。我们要面对中外文化遗产,就好象要面对外面世界的空气一样,是不容逃避的。就好象推开窗户,就会有新鲜而温暖的空气迎面扑来,但随之而来的并不只是阳光和空气,还有苍蝇蚊子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紧关门窗为隔离苍蝇蚊虫的侵害而连阳光空气都一块拒绝呢,还是敞开门窗让有益的有害的全都拥进来?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当然就会在老师的情绪感染下而使课堂平添几分色彩。可见,教者若入情,语文课堂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其实更应该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固然重要,但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这些更是语文教师的首要标志。如果语文教师也和数理化教师那样冷静地推理,公式般的语言(决无诽谤之意),文章的情,作者的情,意境的美,又将如何授之以人呢?教师应该出口成章,情积于中,就要发之于辞。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出来,其情境就大相径庭。分析到“祥林嫂”那临死时的眼睛,棗那饱含灾难性的无助的悲伤眼神时,我就会将所有的对悲惨女性流下的眼泪汇成几句话脱口而出:“她本也是孩子的母亲,她多么需要温暖呀!竹篮是空空的,衣衫是薄薄的,祥林嫂要饭到你家门前时,亲爱的同学,你会给她披上一件棉衣吗?你会端上一杯热乎乎的开水递给她吗?你会亲自去搀扶一把吗?”讲到柔石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更唤起我们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也更激起了我们对敌人的切齿痛恨。“人性之美莫过于母性,母亲是我们温和的晴空。儿时,母亲就是夏天的扇子,梦醒时分,母亲的微笑就像春风吹拂;长大了,母亲却是风筝的线,儿子飞向哪里,母亲牵挂在哪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教师声情并茂,给学生、给课堂,也是自己塑造了一个特有的语文课堂形象。李燕杰教授说:“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可见,语文教师精妙的语言,应该是如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散文诗句,也可以是一句句发人深省的精简话语。给学生的印象老师是一位情感丰富的长者,又是口若悬河,能带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境界的诗人,也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哲人。讲到《灯》时,“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教师应很快就告诉学生一个哲理,“关于吃饭有两种人,有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言简意赅,引人思考。

语文教师当然也应是艺术的。这本来和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同一个范畴,和上文所讲应是不可分割的。语文教师绝对要说普通话。普通话字正腔圆,表情纯正。笑而生乐,乐而不俗;怒而激昂,有节有制;伤而低回,沉而足气,决不虚幻。生动的语言,成就了一个生动的语文教师。只要你练好这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加上你浓厚的语文感觉,你的语文课堂定会妙趣横生,让你甘之如饴。

语文教师的感情如诗人般丰富,特别应该体现在情感的表现上。情感的挥洒,是带动学生深入接受文学作品情感的最直接渠道。读诗歌,你应置身诗境,诗就是你;读政论文,你是慷慨激昂的政治家;读父亲或母亲,你是悔未读懂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伤痛孝子……语文教师应该是美的传播者。

当然艺术的语文教师并不是说要语文教师们去精通研究各类艺术,那是不可能的。只是我们应该去爱艺术,作些了解,这将可为我们语文课增添光彩。比如,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是难以言传的,如何将这种享受艺术地传给学生呢?这可是一件不易的事。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不知有多少的想象成分在其中,如果只凭口舌是太过抽象;但如借助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也许有更良好的感觉相通。如《大堰河棗我的保姆》所表达的大堰河一生的悲苦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主题,如果能用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那苦难的背景内容配合本文教学,那简直就是太妙了。它们不但内容贴近,最妙的是音乐那如泣如诉,低回浓厚的乡音,各种弓法的巧妙使用,绝对可以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又如高三课文《孔雀东南飞》那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反抗又和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催人泪下而又优美的《化蝶》,或低沉阴郁;或多种乐器齐鸣:大提琴、大管、圆号、长号、大号,阴沉可怕;或高亢,或震耳欲聋,尽情宣泄;或沉痛断肠……教师要虚心向音乐教师请教,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增强音乐欣赏能力;也要多看舞蹈、绘画等,仔细品味其中的神韵。文学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音乐应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这“火”这“泪”,不就是文学作品中感人至深的情吗?看来语文教师多一些艺术见闻是于语文教学大有裨益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将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教师要讲究艺术,决不仅指课堂的常规调遣,让学生接收一种语文的独到芳醇,这就要老师自身加强修养,练就一嘴一笔一字。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不应是过于具体的,而是综合的素质形象,概括起来讲,就是活泼而高雅,敏锐而情深,正直而激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续写坐井观天
我的家
宽容他人
鹦鹉
聪明泉
故乡的雪
兰草
第一次演讲
家乡的美景
《沙滩惊奇》观后感
续写小?z影师
我班里的"调皮生"
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
吹泡泡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民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效力(2)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法学理论论文(1)
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2)法学理论论文(1)
预先追偿权的法律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10)法学理论论文(1)
法律责任是行使权力的动力保障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孕育生长的反思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5)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4)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辩证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法学理论论文(1)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4)法学理论论文(1)
法治与德治的调和(3)法学理论论文(1)
欧共体法律体系研究(20)法学理论论文(1)
《匆匆》作者趣事
《匆匆》重点语句探究
《匆匆》教学与讲义一
《匆匆》同步范文2 成长的烦恼
《匆匆》重点问题探究
《匆匆》简析2
《匆匆》简析1
《匆匆》同步作文 相关名言警句
《匆匆》教学与讲义四
《匆匆》考点练兵之诗歌类提高篇阅读理解
《匆匆》教学与讲义二
《匆匆》整体阅读感知
《匆匆》教学与讲义三
《匆匆》考点练兵之诗歌类巩固篇阅读阅读理解
《桃花心木》 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