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6

文具“四美”绝唱千古

《赤壁赋》乃北宋文豪苏轼被贬黄州于公元1082年秋泛舟赤壁而作。此文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被后世誉为“赤壁三叹”。自苏轼“三叹”之后,很少再读到写赤壁的文章了,难怪世人称“三叹”为千古绝唱。细嚼华章,心得美文;通览全篇,文具“四美”,即:景美、事美、理美、言美,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1、景美:

文之写景,集于首段,良辰美景,爽心悦目。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而要紧句为“清风”与“水波”句,景句虽凝练简约,着墨不多,但意蕴常驻,美不胜收。概景之主体,“清风”“明月”“白露”“江波”是也。就其对下文结构而言,“江”“月”之景为后文写“志”之关键。“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简短二句,绘秋江爽朗澄净,扣游人悠然自得,写其怡然内心,博大襟怀。“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本乃二宿名,泛指星辰寥寥;“徘徊”二字不但摹出月之缓动,逼真传神,而且透出月之依人之情,实际上乃游人对冰清玉洁的月光顿感无限愉悦,此时,在寥阔星空和皎洁的月辉下,悠远的秋江夜色历历在目。且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那莽莽雾气,江水、夜空,经月辉浸染浩瀚无边,气势磅礴,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之疏朗,开阔,无拘无束了。

文章第三段中“客之望月”的感慨,第四段中主之作答内容,皆有江月而兴,可谓构思之巧,美在其中也。

2、事美:

古代名人相聚,得贤主嘉宾,良辰美景为赏心乐事,本文兼具。本文所言之事,指“主客”泛舟赤壁过程中所行之乐事,以时间为序,先后为“泛舟、饮酒、诵诗、放歌、吹笙、纵谈、酣睡”,其行事过程以感情为线索(即:乐──悲──乐),直贯全文。七月望日,泛舟赤壁,心情欢快,不言而喻。诗人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寄情山水,泛舟长江,派遣郁闷,与客唱和,乐在其中,美!“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其时日暮而月藏。诗人吟此诗用意有二:一盼明月飞临;二发人生感慨。盼明月飞临,果然“月出东山”了,借着酒意,乘着苍茫,驾驭扁舟,随意飘荡,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临风而举,一如远离人世,悠忽仙境,心中还有什么不快呢?良辰美景怎不让人流连忘返?“乐”借“酒”助兴,“酒”添“乐”之情趣。古人往往“痛饮”伴“狂歌”,所以,此时此刻便“扣弦而歌”了。歌曰:“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朔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谓何?贤主也。孰不知“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作者碎遭贬谪,仍关心朝政。一棹一桨,以兰桂自比,表品行高洁,不甘沉沦。那“击空与明兮朔流光”句,写作者看江水之阔,仰宇宙之大,生知音何处之感,发天隔一方之叹。更何况“怀帝阍之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仍郁积在心呢?一片忠君用世之心有谁能解?我有嘉宾,客知我心,听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箫声,悲咽低回,形象真切,使人几欲下泪。然知音在侧,随悲犹喜。”纵谈“之美,为乐事也,生于文章三四段,此处文笔极美,构思绝佳。乐极生悲者有之,襟怀旷达者有之。一向志存高远的苏东坡亦是常人,被贬之哀油然而生。三国赤壁,英雄辈出,曹操、周瑜,一世功业,万古留芳。对此,作者怎么不觉人生渺小短暂?

3、理美:

上文曾言,苏轼一心致仕,忠君用世,反遭贬谪,怎不生悲?可贵的是他起落随缘的旷达精神令人叹羡。主客问答。所论之理,至真至美!

第三段中的“客”之感人生短暂渺小的消极,第四段中“主”之对人生理想追求的豁达,仿佛让读者聆听了一场关于宇宙人生的对话,我们看到了生与死、取与舍、有限与无限、渺小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

承第一段“江”“月”之景,“客”触景伤怀,由“月明星稀”联想到“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雄姿英的周瑜。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不也随“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了吗?那么默默无闻的渔樵者、侣鱼虾者、友麋鹿者的平庸之辈呢?想自己而今不在朝廷,政治上无所作为,事业上有何建树?只能飘零江湖,举杯相劝。看浩浩宇宙,感渺渺人生,怎不忧伤愁苦?此段“客”的态度虽是消极,但很客观地道出了文人士大夫政治失意,生活遭受挫折时的苦闷和迷惘。第四段中作者亦以“江水”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以“明月”的“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由“变”与“不变”重论“变”的哲理:宇宙万物无穷,人生绵延不息。诚然,人生苦短,但生命传递永不枯息,更何况“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大丈夫一生追求的不朽吗?又何羡何怨呢?

4、言美:

本文的语言之美表现在语言形象动人、节奏的明快上。

《赤壁赋》一文,语言形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景、叙事、抒情时造语生动。如”徘徊“二字,尽写月光移动,古诗屡见,从“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可怜楼上月徘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化出“白露横江”;从“空中流花不觉飞”中化出“水光接天”;从“月光如水水如天”中化出。化用古诗句,信手拈来,语言简洁,不失优美。又如写箫声,用了“怨”“慕”“泣”“诉”四字,抓住箫声的特点,极尽“哀”情,出神入化。再如第三段中落笔怀古,乃见笔力,又江月联想而得“月明星稀”,拓展开去,次写目中所见地形,后把曹操推至正面。“方其”以下八句,以铺叙的手法,写曹操兵力之强和攻势之大,再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的形象,活灵活现,将“一世之雄”推到顶极之处,忽一跌“而今安在哉”,功力十足。上一句顿挫蓄势,下一句折落寄慨。“一世之雄”乃千锤百炼而出,实属难得。

节奏明快为本文语言美的另一特点。具体表现有二:一曰阴韵铿锵,韵脚多变。二曰骈散结合,情韵深致。本采用“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又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具体表现在语言上多处押韵,且换韵较快,如第二段的韵脚变化有两组,第一组“光”“方”以“ang”韵抒“乐”情;第“慕”“诉”“妇”,以“u”转“悲”情,这就使文章极富声韵之美,宜于诵读。另外,句式上采用骈散结合的方式。以第一段为例,此段第一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是散句,参差错落之中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段末,除其中“举酒属客”“少焉”外,全是骈句,且对仗工整。全文骈散结合,参差错落,音韵和谐,自然流畅。诵读吟唱,回味悠长。

《赤壁赋》之美,何限于四种?有望各位,细而析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富贵猫与贫穷鼠
雪后的校园
我从月球来
我的小制作
怎样制作不倒翁
倾听五彩斑斓的世界
2030年的我
祖国南端的色彩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妈妈,我爱您
迎新年,百姓乐!
幸福的任务
省钱大比拼
丑小鸭续写
真想再玩一把
班级教学管理年度工作总结
通用技术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2年高三英语备课组总结
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一年段德育工作管窥
中学2010—2011学年度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高二年级九月份工作总结
小学二学期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高三年级班主任教研组秋季学期工作总结
小学推广普通话宣传活动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高二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
201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研训活动总结
工程项目造价过程跟踪审计探析
企业标志变更成因与其发展趋向
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对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探讨
医院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的探讨
抓住物流人才的浅议
如何用好国际货代的技巧
论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物流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革新思索
全球现代流通发展趋势的探讨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国内汽车行业的物流管理思索
机械公司内部控制状况及建议
对外贸货运单证英语名称及解析
知识时期的企业竞争论述
《我的母亲》教学杂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导入语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堂语文课所引发的思考──《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