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8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篇上好的散文精品,一篇出自中国的大家郭沫若,一篇出自英国的大家罗素。两篇文章加起来不到一千字,内容涉及到鲁迅诗歌与书法艺术的成就和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两篇文章都具有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请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体会。
先学习《<鲁迅诗稿>序》。
二、了解文序的特点
明确:序是一种写在文首,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有的序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按序的内容和体裁写的文章,如果放在文首,则称作“序”,一般图书常用“序言”、“前言”、“叙言”、“序录”;科技书藉常用“绪论”、“序论”、“引论”等。如果放在文后,则称作“跋”,也有称“题跋”、“跋尾”、“后序”、“书后”、“后记”等。序可以由作者自己写(一般称“自序”),也可以请他人写(一般称“序”或“代序”)。
三、诵读感悟语言
1.师范读
2.生结合注释自读,疏通文义,体会感情。
积累词语:犀角烛怪 肝胆照人 臻 荟萃 拘挛 靡涯 面聆謦欬
3.生分小组互读检查、评议。
4.教师抽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投影显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每臻绝唱(zhēn) 边缘(yán) 拘挛(luán)
B.犀角烛怪(xī) 篆隶(zhuàn) 好其书(hào)
C.面聆謦颏(qǐng hài) 战栗(lì) 遏制(è)
D.靡涯(yá) 赐予(cí) 欣然(xī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每臻绝唱(达到) 犀角烛怪(蜡烛)
B.荟而萃之(聚集) 面聆謦颏(当面)
C.肝胆照人(比喻真诚的心) 寥寥(静寂,空虚)
D.遏制(止) 欣然(旺盛)
明确:1.B(A缘yuán B 颏hài C赐cì)
2.B(A烛:照 C寥寥:形容极少 D欣然:愉快的样子)
请优秀者展示读。
6.读读,发现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或请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为何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朗诵角度发现本文语言美感)
提示:句式精妙。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朗朗上口。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死……表现具足”长得自然。还有类似对偶句,对的工整。文言词汇,语言简练含蓄,语句优美动听。用典自然。
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鲁迅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2.郭沫若对其作了怎样的评价?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与书法?
4.全文共三段,其相互关系如何?
提示:
1.特点: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评价,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一、二段并列,先分述诗歌与书法,第三段总评,全文形成分总结构。
四、学习《我为谁而生》
1.比较两文结构
明确:议论文一般有四种结构模式,即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两文均属总分式,只不过前者先分后总,后者先总后分。
2.请学生示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思考作者一生有哪几种追求?其中哪一种追求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3.深入探讨:《我为谁而生》又译为《我的人生追求》,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些人生追求?你的人生目标又是什么呢?
讨论明确
1.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式结构。
2.一是对纯真爱情的渴望,二是对无穷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第三种是令作者最执着最痛苦。
(教师打出投影介绍罗素有关情况。)
五、课堂小结
这两篇短文让我们深刻感受了深厚的中外文化,从内容上说《我为谁而生》体现了西方人对待成功,对待生死的认识,《鲁迅诗稿序》中传递了鲁迅诗歌与书法的精神与魅力;从语言风格上说,《我为谁而生》善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语严谨而缜密《鲁迅诗稿序》则用文言写成,语言凝练而含蓄,展现了我国古汉语经久不衰的魅力。让我们再次齐读两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
课后习题三
探究活动
《》
1.鲁迅诗歌研读
鲁迅先生一生所写的诗歌不是很多,目前共收集到近80首。这些诗歌从体裁看,有四言、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旧体诗和新体诗、民歌体讽刺诗等。鲁迅先生的诗歌一部分单独发表在报刊上,一部分是发表文章中的有机部分,一部分是赠送给国内外友人的。这些诗歌后来收入《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书中。
研究方法:
(1)确定研究内容。如“鲁迅诗歌的内容”,可以作归类研读、单篇研读,也可以寻找和作者在同时代的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研读。如鲁迅“诗歌的形式”,可以作形式的归类、同类型艺术特点的对比研读、不同时期同类型艺术特点的对比研读,还可以研究“鲁迅诗歌和鲁迅其他文学样式的联系”等。
(2)查阅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和家庭的藏书,还可以上网浏览。
(3)阅读思考,分析对比。这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和思考,就不可能作正确的对比和分析,就没有好的研究成果。
(4)交流小结。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还可以讨论自己的疑难问题。
参读书目: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2)《诗刊》2001年第10期“鲁迅诗歌专辑”。
(3)周振甫《鲁迅诗歌注》。
(4)《鲁迅诗歌选讲》,江苏人民出版社。
2.鲁迅书法赏析
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主要就是他的各种手迹,包括小说、散文、日记等手稿,诗歌条幅手稿等。
研究方法:
(1)确定研究内容。赏析鲁迅先生的书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①一般性的欣赏,单独看字的间架结构,笔画枯润;整体看字的布局安排,疏密凝疾。②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评价分析,找到魏晋宋唐的代表性碑帖,比如魏碑、二王的书法、宋四家的作品和唐朝颜真卿等人的作品,研究鲁迅先生的书法和这些不同时代的大家之间的传承关系,从中辨认出鲁迅先生当年摹学的影子和神韵。③进一步赏析,体会“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书如其人”的评价。不同情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不同层次的选择。
(2)查阅资料。
(3)了解一点书法理论。
(4)比较赏析。
(5)交流讨论。
参读书目:
(1)《鲁迅诗稿》,文物出版社。
(2)《鲁迅名篇手迹书法艺术》。
(3)新浪“鲁迅先生诞辰120纪念专题”。
(4)翰逸神飞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人应该为何而生”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同题材散文阅读和感悟。
研究方法:
(1)资料查阅。可以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阅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以人生为写作题材的散文作品。
(2)阅读积累。选择相关作品进行阅读和积累,积累的主要方式是做读书卡片,将同题材作品的作者、国籍(或时代)、作品标题、作者在文中所阐明的观点或见解、精彩的语句摘录下来。
(3)分析思考。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撰写出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对于人生的不同态度以及自己从中所获得的感悟。
(4)交流总结。同学把各自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班上进行交流,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是读书报告会的形式。
参读书目:
(1)《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世界文豪同题散文经典·人生之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世界散文宝库·人生感悟录》,长春出版社1994年版。
(4)《外国人生小品》,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
(5)《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华集成》,文汇出版社1993年版。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8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鸡得救了
- 可爱的小虾
- 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试
- 我们的好老师
- 傻男孩过马路
- 快乐的冬令营
- 逛市场
- 小熊拔牙
- 秋天的美丽
- 一杯热水
- 续写课文《水乡歌》
- 美丽的星空
- 青蛙搬家
- 说火
- 我是爸爸的小护士
- 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
- 中国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分析(1)
- 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分析(1)
- 我国钢琴作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
- 析“中西合璧”要用中国文化底蕴作为自己的根基
- 善意取得制度若干问题研究-从一起冒名顶替行为说起(1)论文
- 建立和健全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1)论文
- 朱自清先生与语文现代化
- 我国代位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1)论文
- 分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 关于旧桂系时期广西近代司法制度的执行(1)论文
- 房地产企业顾客关系营销策略(1)
- 浅析澳门特区司法制度与其他地区司法制度的比较(1)论文
- 论检察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探析(1)论文
- 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营销中的历史文化价值(1)
- 《邓小平爷爷植树》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作者趣闻
- 《春天的雨》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一)
- 《邓小平爷爷植树》综合资料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二)
- 《春天的图画》
- 《春天在这里》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句品读
- 《春天的声音》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老师语录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生字扩词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