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9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
(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
(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
30 柯里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假如我是一名建造师
- 假如我是老师
- 记一次劳动——元旦大扫除
- 书法晋级比赛
- 第一次打羽毛球
- 我
- 自行车
- 给我带来欢乐
- 葡萄
- 介绍抚州
- 《中国•奥运》
- 写一封信
- 红领巾更鲜艳了
- 话说公园
- 我是一名小记者
- 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研究探索
- 从国际法角度评析日俄战争的“遗产”/李广民(1)论文
- 论析社会诚信危机与学校教育
- 浅谈何思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 手机行业的问题和对策
- 有关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探讨之批判/刘延强(1)论文
- 浅谈历史情景教学法
- 竞争——浅析英美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核心
- 浅论个人是能否为国际法主体/王贤(1)论文
-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管理的探讨
- 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的一种哲学反思
- 工商类专业本科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本质与规律
- 试析德育管理理念的类型
- 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的理想和现实思考
- 国际法上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怖主义之分歧(1)论文
- 《称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蓝色的树叶》教学建议
- 《花钟》课堂实录
- 《风娃娃》教学设计4
- 《风娃娃》教学设计 片断
- 《蓝色的树叶》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称赞》教学设计4
- 《称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6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片断
- 《称赞》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 《称赞》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称赞》教学建议
- 《称赞》教学设计 片断
- 《称赞》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