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4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09
我的母亲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二)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远处看课文,读标题,了解作者,对课文及作者作一般性的了解。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所在,为训练语文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读全文,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成为本文的重点。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一个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从比较中了解本文在内容与写作方面的特点。第三环节是在第二环节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完成的,由胡适的作品延伸到他的学术成就,由他对母亲的感情延及他的文化观。
(三)教学准备
学好本文,需要学生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搜集自己熟悉的抒写母亲的诗文或歌曲,把握其主要内容;第二,查找资料,初步了解胡适及其他的家庭情况。教师课前需要阅读《胡适自传》,或者其中的《九年的家乡教育》和《先母行述》两篇,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以及胡适对母亲那种“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劬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的哀痛之情。
(四)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私的奉献
- 游洛迦山
- 老师,谢谢您
- 那次我哭了
- 春天
- 万象山公园游记
- 做人不可太贪心
- 地球母亲,谢谢您
- 自由活动课
- 小树漂流记
- 2040年的新型别墅
- 我家的庭院
- 我的那只牧羊犬
- 我的理想
- 骄傲的小鹿
- 论金融诈骗犯罪的非刑罚控制与防范刑法论文(1)
- 感悟美术传统文化 突破审美理解瓶颈
- 关于研究生美育中的传统文化研究
- 谈美术欣赏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 洗钱犯罪研究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
-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 试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刑法论文(1)
- 美国官场文化:亲民是修养,做秀是传统
- 对我国首例贞操损害赔偿案的法理评析刑法论文(1)
- 试论西部开发中的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及对策刑法论文(1)
- 在与传统文化对话中寻找大美
- 正当防卫法律价值的理性思考刑法论文(1)
- 间谍罪若干问题研析刑法论文(1)
- 《卡罗纳》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乌塔》教学设计2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与评析
-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2
- 《颐和园》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