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草船借箭》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草船借箭》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神秘的他
- 《草船借箭》缩写
- 《草船借箭》缩写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对新媒体电影《老男孩》视听语言分析
- 民主与政治体制改革
- 影视娱乐营销:行业全线利好,本土更占优势
- 影视广告的发展困境及其未来发展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关于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的探讨(1)论文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家公务员制度与有效政府
- 浅谈盖•里奇-宁浩电影摄影角度的比较解析
- 中国政府职能的现实价值取向
- 人格权部分问题探讨(1)论文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1
- 《最大的“书”》 重点问题探究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最大的“书”》 考点练兵2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师语录
- 《最大的“书”》 教案讲义2
- 《最大的“书”》 趣闻故事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相关介绍
-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最大的“书”》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1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重难点分析
- 《最大的“书”》 整体阅读感知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讲义2
